月夜

初一 状物 1315字
2021-05-22 07:31:28

晚霞抹尽了最后一丝太阳的余晖,月亮想一个晶莹剔透的玉盘,慢慢的从地平线升起,渐渐的越升越高,慢慢的穿过树林,越过山岭,跳上房顶,最后挂在幽深的天空中,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一切仿佛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银纱,一阵阵微风掠过,树叶发出沙沙声,伴随着月光微微颤抖,闪烁着,便情不自禁的想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夜色朦胧,望无寂静,无论月圆月缺,也无论风高风低,那时的人,同样是人,却不在是白天的人。听风吹,见草动,望天空闻露水泌出的草木味,心会无端的孤独起来、悲凉起来,山便不再是山,水便不再是水,此时此景,更会使颠沛不定的游子们心绪暗淡,却在这时他仍眼前仿佛出现远方的家乡,出现那忽明忽暗的灯光,隐隐约约的飘动在远方,那房屋上空的袅袅炊烟,拨动着人们的心弦,使他们忘却了白天的疲倦而陷入遐想,对往日家乡的遐想,对未来的遐想,对亲人的遐想……

“月”自古以来,便代表了思乡思人之愁绪。李白曾将怀念之心托付给明月,陪伴被贬的王昌龄。李益曾在“受降城”外看见如霜月色,那一夜远征的将士都远眺故乡。苏轼也曾感叹明月,思念舍弟子由。但“月”是否也有乐观的一面呢?李白也赞叹峨眉山月之清新秀丽。王维也以明月当成知己,衬托自己清幽澄净的心境。辛弃疾也曾写出乡村月夜的美景、乐趣。月貌似比平日多了一分美。

那金色的小船儿,既像一把弯弯的镰刀,又如一个金色的摇篮,让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安然进入梦乡。月慢慢落下来,树有舞动那疏疏的小小的叶子。听,蝉"吱,吱"的说起了悄悄话哩!这声音汇聚在一起,汇成了一首首的交响曲。远处乡村人家的炊烟淡了,隐了,没了。灯火也一点儿一点儿的消失。渐渐的灯光没了。而那月亮,也款款的,悄没声儿的钻入地平线去了,可依旧有那一点的亮光。哦,东方也逐渐显现出了鱼肚色的天空,金灿灿的,真美丽……

一条小溪涓涓的流到瀑布上端,九曲连环,一泻千里,她被月儿打扮的像条银光闪闪的带子,连绵不断的山峰就像一排排的士兵,站在远处默默的守护着她,在月光下,她清莹秀澈的,把周围照射着,犹如白昼一样。也许她感受到了这静夜端庄的美,便无声无息地舞动着腰肢和臂膀,跳起不停歇的舞蹈。望向池塘,平静的水面上又有一个“月亮”,只不过没有天上的月亮耀眼,但她却表现出了独特柔和美感。只要往湖里丢去一颗石子,平静地想镜子一样的水面瞬间变得波光粼粼,如沙粒般的星星眨巴着眼睛,星星点点,随着波纹一闪一闪的,如同一盘散沙那么月亮就是这盘散沙中矗立的一颗硕大无比的珍珠,散沙围着珍珠一起打闹。

晴朗的夜晚,家乡上空的月亮是极迷人的,圆的,像玉盘;弯的,像镰刀。纯净、温柔。月光下的田野、树木、河流,仿佛沉在一场梦中。家乡这样的夜晚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总是不肯待在屋里,或是到田埂上互相追逐,或是爬到河边,倒扣着的船底上去嬉闹,或是到桥上去听大人讲那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要不驾着小船到芦苇滩上捉小鱼,小虾,或到水荡里去撒网,家乡的月亮是属于我们的。

闪烁的星光,柔和的晚风,澄澈的湖水,平静的池水,带有芬芳的花儿……都接连的映入了我的眼帘。一会望天,一会看地,天包着水,水映着天。我深深的陶醉着,她,默默无闻,但总是在黑色的天空中,一丝不动的挂在天边;她,无私奉献,把所有的财富——如水明净的月色挥洒出来。

我收起思绪,走到窗边,倚着窗台,看着天上的明月。千年时光悠悠,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唐宋元明清,成王败寇,朝代更迭。仿佛只有那轮清冷,多情的明月,永远高挂在漆黑夜空。我爱月亮,爱她的纯洁,爱她的无私,爱她带给人们的永恒与美好天真的愿望。她就像我们的守护神一样,在昏黑的夜空中。这个夜晚,这个月光如水的夜晚,虽然她冷冷清清,但是却能捂热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