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粥的清欢

初一 状物 1014字
2025-02-07 10:17:47

其实我本不喜欢寡淡的食物,认为鲜、浓、肥才是吃菜之本,所以在饮食上喜欢来些甘旨肥浓、大鱼大肉为生活润色。这样的日子是非常快乐的。可随着年岁渐长,又或是平时吃的都是这些,吃腻味了,吃厌烦了,到最后反倒想起小时候因生病被迫吃粥的光景。

怀着回忆,我吃了一碗普通的粥,那是一种久违的味道,亲切得好像是遇到旧友一般,可以抚慰人心,消遣半个微冷的早晨。就这样,我爱上了吃粥。吃了一段时间后,也总结出了一点点的能够满足自己癖好的经验。一碗粥,无论什么碗盛都可以。稠粥热吃为妙,我认为拌有醉蟹最佳,海蜇皮次之,拌上凉菜再次之……而若是稀粥,应当先放放,等粥面形成一层粥皮,用筷子轻轻卷起,送入嘴中,接着抿一口,品其本味,再拌上榨菜转着喝。

在以前,像梁实秋写的“北方人家熬粥熟,有时加上大把的白菜心,俟菜烂再撒上一些盐和麻油,别有风味,名为‘菜粥’”,以及沈从文的笔下那使他“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的腊八粥,一直让我心生向往。也曾想过做上几锅,迟迟没有付诸行动。后来回过头来想想,吃粥本就是件简单的事情,刻意追求和其他材料的调制,就失了本味,有点喧宾夺主的意思。

前不久,翻书时偶然看到《菜根谭》中一句使我印象很深的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很像我吃粥时的心境,因为没有什么过多的需求,慢慢吃着,就算没有配菜也没有关系,细细品味,粥自有的甜会渐渐上来。这感觉也有点像阳明心学当中“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粥与那些山海间的名珍佳肴相比,确实寡淡,但如果你心明朗,平淡而自适,那这粥吃起来也自有不同。郑板桥也提过两手捧粥,缩脖而啜之,是一大享受。

又想起了苏轼的《浣溪沙》,大词人的清欢,是一盘蓼茸蒿笋。我的清欢,则要简单些。吃粥,于我而言,不仅仅是充饥的意义,告别胡吃海塞,慢食一碗粥,可以修炼一种恬淡心性。细腻、温润的米粥滑入喉咙和胃腹,四肢百骸顿时得到熨帖,乃至于灵魂,似乎都在急管繁弦的快节奏之外,得到片刻安宁与休憩。我很享受吃粥带来的这种清淡的欢愉。

清欢,是删繁就简,弃假留真,是给心灵辟一处静地。茶淫橘虐,书蠹诗魔,遗世独立的张岱,“不作高官,非无福命只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的袁枚,戏文双灿、倡编《芥子园画谱》,归隐伊园后享列仙之福的李渔,都是揽得清欢的前人。我虽然不通辞赋,不明格律,但有吃粥食菜根这一小小的嗜好,却也知足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