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念念不忘的功利目的,没有乐不思蜀的温柔梦乡,没有耿耿于怀的痛苦煎熬,没有争名夺利的剑拔弩张。生命在路上。这是一条自由之路,路上的每个标志,都是为了心灵在休憩,自由的飞翔。
也许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野林,也许在人声鼎沸的都市景点;也许在祖先先哲的家什墨迹,也许在寻常百姓的炕头屋檐;也许在春日普照的万里晴空,也许在夜色笼罩的青灯一盏;也许在波涛汹涌的汪洋大海,也许在含星噙月的一汪清泉。没有限定的区域方位,没有固定的排列顺序,心灵的翅膀在哪里打开,哪里便是飞翔的航线。心灵在何处感到困倦,何处便是休憩的客栈。生命就这样延伸在路上。
也许因为深山野林中的一声泉鸣鸟语,也许因为人声鼎沸间的片刻宁静,也许因为祖先先哲会心一笑,也许因为寻常百姓促膝谈心。在这条路上,心灵收获着充盈的喜悦。也许因为那些无助的眸子,也许因为注视一位忍辱负重的母亲,也许因为看着文明经典被糟蹋成庸俗的笑科,也许因为目睹纯真的心灵在污泥浊水中挣扎浮沉。在这条路上,心灵负载着深深的伤痛。因喜悦而振奋,因喜悦而欢唱,因伤痛而沉思,因伤痛而惆怅。
品味着生命的酸甜苦辣,掂量着生命的沉浮与沉重,在这条路上,心灵只向着尊贵的人生高低飞翔。忠诚呵护着喜痛交织的心灵,忠诚地追随心灵引领的方向,披荆斩棘的生命,艰难而幸福地跋涉在这条路上。
生命在路上,因为心灵在路上。知道生命之路何其短暂,也知道心灵之路何其漫长。就算生命在路上倒下,也要让心灵在路上自在地休憩,自由地飞翔。
教师点评:在这篇哲理散文中,作者对行至路上的主题做了延伸,探讨了自己对人生之路、生命之路的思考和想法。文章主题深刻,文笔清丽,描写细腻,更为亮眼的是手法多样。文章二三段采用对比的手法,一上一下做了明确的呼应,让文章呈现显而易见的递进,再加上叙述中大量排比的运用,这份递进仿若携带着气势和力道在逐步“前进”着,给人的震动和感触也就更为强烈、直接了。很棒!不过,文章所探讨的议题比较宏大,所以侧重点,也就是文章的主题一定要明确。文章以“生命在路上”为题,但文中“生命在路上”的阐述中又穿插进了“心灵在路上”,文章的主题由此发生了偏移。此外,我们在著文时,还要非常清楚自己要通过内容传递什么信息、表达什么看法,否则文章读来也会让人有些疑惑不解。作者可以将议题再做范围的缩小,然后明确主题、明确立意,对文章做一定的修改和完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