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晗/文
夕阳西下,疲惫的鸟儿归巢了。记得小时候,村庄外有一棵高大的树,它或许是樟树、枫树、杏树或桂花树。那时,鸟儿们在自然中自由翱翔,享受着田野的风和日出日落。如今,我们怀念着小木屋里的炊烟缭绕,怀念着乡间的花草树木,因为我们已经看不到那些美好的景色了。
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季的更替,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倦了,就去欣赏这些美景,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我们可以看到飞禽走兽,它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我们息息相关。鸟儿是人类的好伙伴,它们的美丽和自由让我们感到无限向往。让我们珍惜大自然,与它和谐相处。
湖畔的鸟儿在欢快地歌唱,它们的声音如同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人心旷神怡。湖水清澈见底,微风吹过,荷花摇曳着舞蹈,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美丽。我沿着绿道漫步,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喜悦。在这里,我可以忘却一切烦恼,享受宁静和美好。湖畔的鸟儿和树木,是大自然的恩赐,它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珍惜和保护大自然,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突然,一阵清脆的鸟鸣打破了我的沉思,我抬头望去,只见一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跳跃着,仿佛在向我展示它的自由和快乐。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也曾经像这只小鸟一样无忧无虑地奔跑、嬉戏。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感恩。
在家乡的美食风俗中,清明节的艾青团最让我难忘。它的绿色外皮,包裹着香甜的糯米和艾草的清香,让人垂涎欲滴。每年清明节,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包制艾青团,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江南的四月,艾青团是一道独特的美食。它不像北方的高粱红、玉米烧那样有名,但它却有着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让人回味无穷。用艾青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或莲蓉,或许这才是所有江南人记忆中属于四月的味道。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品尝着艾青团,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艾青团是江南一带的特色美食,它以细腻柔软的手磨米粉为原材料,取艾草之叶捣鼓碎,腌渍后过滤出汁液,再兑入由七分糯米加三分粳米的米粉中包为团子状。蒸熟后,一阵扑鼻而来的青草香夹杂在甜香和肉香中弥漫开来,让人垂涎欲滴。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如此描述艾青团的制作,色如碧玉,口感软糯,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让人回味无穷。
据说,吃青团的风俗源于一个传说。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他们在困境中寻找生机。就像制作青团一样,他们用艾草和米粉,制成了美味可口的食物。这种精神,也一直传承至今。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乐观向上,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中分享的经历一波三折,趣味盎然。文章的叙述完整、流畅,如果能更加注重细节,如心理活动等,文章会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