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亡

初一 应用文 748字
2020-06-25 17:11:44

就像儿童恐惧黑暗一样,人类对死亡的恐惧,也由于听信了太多的鬼怪传说而增大。

如果将死亡看做是人对自然的被迫献祭,那么自然会对死亡心怀恐惧。不过,在虞城的沉思中,也会

掺杂有虚妄与迷信。在一些修道士的苦行录中,可以读到这样的说法:试想一下一指受伤就及指痛苦。那当死亡侵损人的全身时,起痛苦就更加不知要大多少倍了。实际上,死亡的痛苦未必比手指的伤痛重——因为人身上致命的器官,也并非是最灵敏的器官。所以,塞涅卡讲的是对的:“伴随死亡而来的一切,甚至比死亡本身更可怕。”这是指人在面临死亡前的呻吟与痉挛,惨白的肤色,亲友的悲号,丧服与葬礼,如此种种都把死亡的过程衬托得十分恐怖。

然而,人类的心灵并非真的如此脆弱,以至于不能抵御和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人类可以召回许多伙伴,帮助自己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复仇之心可以压倒死亡,爱情之心可以奔赴死亡……而怯懦却会使人在死亡尚未到之前心灵就死了。

我们在历史中曾看到,当奥托大帝伏剑自杀后,他的臣仆们只是出自忠诚的同情,而甘愿毅然随之殉身。而塞涅卡说过:“厌倦和无聊会使人自杀,乏味与空虚能致人于死命,尽管一个人既不英勇,又不悲惨。”

但有一点应当指出,那就是死亡无法征服那种伟大的灵魂。这种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会始终如一,不失其本色。

奥古斯大帝在弥留之际,他唯一关注的就是爱情:“永别了,丽维亚,不要忘记我们的过去。”

而提比留斯大帝根本不会理会死亡的逼近,正如塔西佗所说:“他虽然体力日衰,智慧却犹存。”

菲斯帕斯幽默地迎候死亡的降临,他坐在椅子上说:“难道我就将这样成为神吗?”

卡尔巴是死于意外,但他却勇敢地对那些刺客说:“你们杀吧,只要这对罗马人有利。”随后从容地引颈就戮。

死亡与生命都是自然的产物,一个婴儿的降生也许与死亡一样痛苦。在激烈如火的激情中受伤的人,是感觉不到疼痛的。而一个坚定执著、有信念的心灵也不会因为死亡的畏惧而陷入恐怖。

死亡还有一种作用,它能够消歇尘世的种种困扰,打开赞美和美誉的大门——那些生前受到妒恨的人,死后将为人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