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萦绕,涩丝毫,染舌尖而皆散去,这便是茶。家乡产茶。在这大山环绕的小县城中,特有的红土地种满了嫩绿青翠的茶树,一厢厢,一层层,漫山遍野。
幼时,我对茶的印象只有梯田层层、重峦叠翠的茶山和山中碧绿清香的茶叶。在我的记忆中,天刚亮,便入山了。清晨的茶园总是云雾缭绕山间,朦胧中中现出朵朵翠绿,如仙境一般,别有一番滋味,转而在茶树间,一股清香扑鼻,顿时心旷神怡。“凡是沈从文心中的湘西而”凡有茶花处必有茶香,凡有梯田处必可采茶,则是我心中的茶乡。
在令时,采茶是妇女的事,戴着一斗笠,背着一茶篓,平极其麻利地在茶海中游动,不时地拉起了家常,说东道西,说长道短,嘴也是不会闲的。我想:为什么家乡的茶如此适口,如此香醇?是因为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呀!
随着年纪增大,茶在我心中的印象更取决于那份醉香,那芳香。我也开始喜欢在亲人们泡茶聊天之时,坐在一旁,烧一壶水,泡一壶茶,仔细盯着茶叶在沸水里翻滚,顷刻之间,开水将茶色逼出,汤黄而透出虹韵,一股清香在空气中洋溢,别有一番返璞真之感。
品茶品三样:茶色、茶香、茶味。品茶的人习惯在喝茶前用手掀开杯盖,凑近鼻尖,细细品味那茶留下的氤盒;紧接着合上杯盖,将茶沏入杯中。那茶汤的颜色,对于品茶之人,里面也有不少门道。若将青香茶的颜色比作晨曦,那么浓香茶当属黄昏以前,如同晚霞般的美。欣赏完茶汤的颜色,才小口报入,细细品味那留在舌尖的韵味。
我并不能算是一个品茶者,我只是个致茶者。说来惭愧,作为茶乡人的我一直以来对于茶的好坏仅仅根据茶是否顺口来判断,未想过喝茶还能有哪些高深的门道。我只知道,相较于浓茶,我更喜欢清茶,究其原因就是清茶少了份猛烈的苦涩,却多了份直白的清香。
如今的我,有时静坐屋中,春水煎茶,怎想着在喝茶时干杯盏间就大自然一把,云里雾里一会。爱茶香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渐渐爱上了喝茶这于宁静中致远的享受,如茶香般愈久愈浓。故然,在我焦虑时,颓废时、疲惫时,一杯茶,足矣!
流年似水,稍纵即逝。我相信对茶香的记忆并不只我一人拥有,世间定有千千万万个你,如我一般,在外想起铁观音时便或牵梦案。那便是乡或,是思多的滋味。
惟愿世同风景万般熙攘过后,人我相忘两相无言,却有一缕飘香沁入心牌,相视而笑。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感情细腻深沉的散文佳作。作者以茶为切入点和着眼点,写故乡的茶园,写品茶的韵味,写自己对茶的认知与感情变化,也写自己因茶而起、不断加深的成长感悟与思乡之情。文章主题明确,取材真实,叙述流畅,文采飞扬,文中浓烈的情感经由作者的沉淀落于每一个文字上,变得含蓄动人,变得意蕴悠长。整篇文章颇具风格,自成一派,写茶之精妙,却也如茶般芬芳清雅,值得我们醉心感受。文章如果能再多补充一些与“故园情”相关的内容,即在扣题上做得更出色一些,文章的情感会更为浓烈,整篇文章也会更加深刻、完美。作者可以在结尾处做一些补充。总体来说非常精彩,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