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诗文

初一 应用文 785字
2022-10-17 21:38:41

一纸诗文,愿平天下;惜尽才华,落笔成书;刚直谏言,博学才思。看他走过北宋的半壁山河,看他熬过时间的半生年华,看他笔下淘不尽的诗意。一纸诗文,纸短情长,诉不尽的衷肠,道不完的忠心。

最先接触的,不是他的为人,记在脑中的,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一首首诗,一片片文,逐步化成许多诗意,成就许多故事。一纸诗文,摘录了他平生的梦想和奢望。他曾写过一首简单的诗——《梅花》:“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我记的最为清晰的,也是理解的最为透彻的一首诗。他爱梅花的高洁,爱梅花的坚韧,也倒是同他一样,性格相逢,顽强倔强。

他有自己伟大的抱负,也有为国开始新生机的大志。他在《登飞来峰》中写:“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他不怕变法道路上的重重阻碍,只满心都是自己身居职位该如何担当。嘉佑三年,他提出变法主张,总结为官经验,用自己的为官之道,去指出整个国家积弱积贫的现实。他在持续努力着,去努力把这个国家从弱小带向高峰。他有着刚直的性格,不屈服于权贵,他直言不讳,不畏守旧派的折磨。好在宋神宗在变法的前几年里给了他无条件的支持和信任,让他可以用胸怀天下的大志去填充为国奉献的梦想。这大概是他在漫漫初夜中品到的一杯最为暖心的酒,让他沉醉着,我努力着。写着诗文,记录他热爱的事业,还有那个热爱的家国。

为了了解他,开始翻阅梁启超先生编著的《王安石传》,想了解文人伟人的眼中,他又是一个怎样的模样,有着怎样的故事,他怎样用自己的诗文去记录今生。同为变法人的梁启超,他读懂了王安石内心的纯粹,知己在,何所有。少年时读《梅花》,品的是梅,青年时读《梅花》,思的是人生,别有一番韵味的人生。简简单单的字,写出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倔强,还有对外在事物的高度的哲思和总结。

一纸诗文,诗意美,诗境美,他在质朴的诗文下传达出他一针见血的新颖思想。他的一纸诗文,就像沙漠里的清泉,让国家重见希望,余音绕梁,源远流长。

教师点评:中心突出,有条理性,取材真实,文字很有风格,有自己的思考,情感细腻。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很好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里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