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岁月的时针回转到上个世纪初,回到那个动荡的时代,又有谁不会为这些民族的英雄而感慨,为当时黑暗的社会而愤慨呢?
他其貌不扬,深邃的眼里含着对蒋介石专制统治的愤怒与不尽的坚毅,他是坚定的民主战士,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早期领导人,他是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为一体的中国近代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他,有着一个家喻户晓名字——闻一多。
当时局混乱,军阀混战不休的时候,闻先生专心投入到学术研究中,正如他所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他潜心钻研,锲而不舍,一头钻进对唐诗的研究中,废寝忘食,沥尽心血,他用自己丰富的学识与不懈的努力,铸就了一本巨作:《唐诗杂论》;随后,他又向楚辞进发了,十年艰辛,一部《楚辞校补》赫然而出;闻一多先生并没有为此而停下脚步,他潜心贯注,又著成了《古典新义》一书。而这仅仅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这一方面的成就。
当李公朴同志遭受暗杀,反动派肆意取闹时,闻一多先生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不顾特务,冒着生命危险,做了一次震撼全国的即兴演讲。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次演讲中大骂特务的无耻行为,控诉道:“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闻一多先生如同巨人一般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头顶的阳光洒满大地,只是还未等到见到新中国成立的曙光,无耻的特务们再一次举起了枪,将枪对准了闻一多先生——闻先生惨遭毒手,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闻一多先生,一位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就这样牺牲了!
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一个个英雄人物的事迹被我们学习着。当读到臧克家为了纪念闻一多先生而写的《说和做》时,又有谁不会为之而动容?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先烈是我们最好的精神榜样。
看着发展迅速的中国,我常常会想,如果闻先生能够看到这样的中国,这样一个不再满目疮痍的中国,他是否会为此而感到欣慰?
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我们要向革命先烈们学习,追寻先烈足迹,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