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靠山,所以豪无疑问,我的窗外便是一座小矮山,后面还跟着连绵起伏的一座座山脉,颜色由苍绿过渡到墨绿。
虽说我对山水并不感兴趣,但这一片日日夜夜陪伴着我的山脉确实让人心生好感。晴天时,满是绿意的山与碧空白云相映衬,似一幅娟丽的山水画一般,阳光照耀在那密密麻麻的树木上,并不刺眼,只是为那绿叶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光,让满山的树木熠熠生辉,好不鲜活!仔细看去,那山上还有一条蜿蜒的小路,时不时有行人在碎石铺成的小路上运动锻炼,更添了几分生机。至于那裸露出的,却依然被树木遮掩着的褐黄岩壁,倒也为这一片绿意增了几分韵味。
要说这晴天时的山是一幅娟丽清秀的画卷,那雨天时的山便是一位稳重深沉、坚韧不拔的将豆大的雨点“啪哒”一声声砸下,不知又有几片叶子落下,但当呼啸的狂风袭来,“呼——"一阵阵袭来,不知有几棵树木正摇摆着,但这山从来都是稳稳地立在那儿,坚韧不拔,从不摇摆。就算黑云布满天空,阴沉得仿佛要立刻涌下水,他也从不慌张,总是气定神闲地立在那儿。就那样立在那儿,无所畏惧,似是从不把那雨与风放在眼里。
但偶尔这雨也会变得温柔。蒙蒙细雨似轻烟似细沙,把那山通通地罩了下来,叫人看不清楚。
那山好似小家碧玉似的,害了羞不肯出来,也变得朦朦胧胧的,两颊也羞得深了颜色。便也就这般躲在雨中,恍惚之间,像是到了江南水乡一般,如一幅神秘的水墨画。
正当雨声消散,阳光重现。那一刻,所有树木经过雨水的冲刷,都变得焕然一新,从苍绿变为翠绿,金光闪闪,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光彩焕发,美得令人不知如何言语。山中的鸟儿也叽叽喳喳地吵闹着、喧哗着,伴随着那被雨水带出的青草味、泥土味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植物的味道,随风飘散,散到人的心里来,令人惊叹,也令人眷恋。
愿这山,永远苍翠。
教师点评:透过窗户向外望去的时候,窗框便成为画框,将远方的风景变成了动人的画卷。文章的作者正是留意捕捉到了这一点,所以描述时更重形象化的形容,运笔时更重色彩与画面感的表现,让远山绵延的景致确如画卷般呈于我们眼前。更令人高兴的是,作者又依靠自己因时间积累而得的、同时也是细致入微的观察,彰显出这一“画框”中的“画卷”的特别之处:晴天和雨天的画卷有不同,雨势不断变化的雨天和雨过天晴之后的晴天更是有不同,那么清晨、傍晚、四季轮换或许都会带来不同——画卷总在变化,所以只需“画框”一个,便能框得“画面”无数。如此来看,文章不止写“窗外之景”,更是写“窗外之景”的“玄机奥秘”和“别有意趣”、“其趣无穷也”呀!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