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还是“生逢其时?”

初一 议论文 1026字
2024-01-12 20:24:09

“生不逢时”,是对于才者的惋叹。“生逢其时”,却是对于英雄的赞言!何以如此断言?因为真正的英雄不仅是能“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更是潜伏渊底、最终飞腾九天,吞吐云烟的巨龙。自古以来,无论改朝换代的帝王,还是立德立言的文化巨擘,皆是如此。

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何者不是结束了一个乱世,又开创了一个盛世?如只等顺世太平,方觉“生逢其时”,方可“有所作为”,那历史则将成为一潭永远丧失生机的浑浊死水。真正的英雄,绝不被动等候,而是洞悉时局,拔刀出鞘,切割时代之腐肉,开创未有之时局。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出政权”,邓小平的“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改革开放”,皆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破除僵局、死局,力挽狂澜之创举。对于他们而言,“生逢其时”之“其”,乃“主观能动”之“其”。“生逢其时”之“时”,乃自我创立之“时”。他们以其智勇与气魄雄心改变天下,创立了一个由自己书写而又大济苍生的时代,何谈“不逢”?

然,并非每一位英雄都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改天换地,大展胸臆。英雄中,亦多有难抒怀抱者。那么,他们是否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呢?非也。是否“生逢其时”不能以静止的眼光加以判断,而应以历史的眼光加以衡量。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乱世之中,诞生诸子百家。其中儒、道二家,若论政治仕途,在当世可谓皆不得志。然而,无春秋之乱世,则无儒、道二家之思想,无孔孟、老庄之诞生。纵然孔子周游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纵然老子出关,庄周穷至借米,又如何?他们生逢乱世,却恰恰因为洞悉乱世之黑暗高举了理想的火炬,仁爱的精神与“无为”“逍遥”的境界由此而生。在对乱世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及人类理想生存状态的追寻中,他们得以成为文化的英雄,哲学的巨人。“生逢其时”对于这类文化巨擘而言,不是“一时显赫”之“时”,而是跨越恒久之“时”。龙虽蛰伏深渊,一昔腾跃,则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图腾。“生逢其时“,焉能以生时之得志显赫来衡量?

“生不逢时“、”生逢其时“,说到底,”逢“与”不逢“并非完全由“时”而定,而是由“人”而定。乱世之中,亦有英雄,治世之下,亦有腐虫。而真正冲破个人利益之局限,敢于开时代之先者,恐早已把“生不逢时”的哀叹抛之脑后,致力于一个时代甚至跨越时代的书写。对于他们而言,对于时代的洞悉,只是为引领人类更好前行的火把。今日我们生逢盛世,何不继承先人的智慧与胸襟,乘扶摇长风,不为一己之腾飞,而为人类之进步。是否“生逢其时”,留与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