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读春秋月,携梦入书屋

初一 议论文 1628字
2023-10-21 12:30:11

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最好的事情,就是读书。”对于和季老一样的读书人纷纷说“读书使人受益”;反观,那些不爱读书的人,认为读书简直是在浪费时间。但母庸置疑的是,读书充当着北极星一般的向导,能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读书永远使人受益。

对于读书人来说,读书就是潜入烟雨楼台上的故里江南,折下一株江梅,在黛青的江水上静静望着时间的清波在眼前无声的流动,留下一片浅浅穀纹。在某日闲暇的午后,走进书房,倚在窗边,用心去领悟一笔一画间流淌出的肺腑之情。读书与我长伴,我走进了书屋,更是走进了心灵的书屋。

依稀记得幼时,我幼小的心灵对这个充满神秘的文字世界充斥着无限的憧憬,好奇的心,总能编织出充满色彩的世界。有趣的数学漫画,从简单运算到逻辑推理,让我对"宇宙之大,量子之微,无处不用数学"理下青嫩的种子;阿凡提的智慧故事,令我捧腹大笑;吴承恩笔下斩妖除魔的悟空,是我幼时一心向正思想最始的启迪··.··虽说当时的识字量屈指可数,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却深深地在我心中挥洒上了华丽的篇章。

时间从书页间张张翻去,我对读书的执念又近了一步。到了小学,我确乎消除了与经典的隔膜。每当我拾起一本书时,轻抚书的封面,一种心有灵犀的暖流涌入心间,打开书的扉页,浓浓的墨香萦系在我的鼻腔,仿佛沐浴在春风十里当中。或许当残阳的余晖给封面镀金的书名铺上金光四射的光芒时,我会为《城南旧事》里“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而滴下泪珠。北平的胡同质朴又温馨,小小的英子在巷子中经历悲欢离合,我也仿佛同英子在北京城中肆意玩耍;我会为《活着》那句“月光铺在地上,像是撒了盐”而之心碎,原本世代相传的徐家从光宗耀祖至浮沉衰败,社会的重压,资本的压榨,战争的动荡,让这三座大山下的底层百姓不辱压力,以死来相许这个社会;我也会为了《火印》中"雪地上只留下一串浅浅的马蹄印,也许有一天推开门,门外就会站着两匹马,一大,一小”而为之遗憾,活说“千里马常有”,良驹雪儿,身在日本军营,忍受母子割别之痛,为了尊严与使命,在悬崖边“勒马”,章显出马儿血性本色。文学经典,给我以心灵的富足,精神的慰藉,如汤汤流水在我心中源源不断地流淌,浇灌我的心田。

我要与书籍相约在初中。此时此刻,我的书屋成为了诗词的国度。无数文人骚客持笔挥墨,泼泼洒洒,如同一条赤龙载着我穿梭于历史的长河。我到了大唐,是万国来朝、盛世美景的大唐,是李白举杯痛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激情豪迈。我们就此痛饮,仰天长啸;“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秀口一吐,即半个盛唐;画面一转,我又同杜甫在逃难的路途中前进,是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无奈,是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哀,他眉头一蹙,即半个乱世。但他有他的壮志,是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阔达胸怀,更是他“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喜极欲狂。

或许皓月当空,我会随着苏轼举杯欢饮,是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柔情;我会随着辛弃疾漫步在黄沙道,是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静谧自在。在以前看来似乎可望而不可及的历史,在这一首首各领风骚的诗词中,如同放映机,把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眼眸中。诗词的国度,让我永远沉醉其中。

经历如此多年读书生活,我的书屋不仅仅只是那个几平方开来的小房间,更多的在我的心中那个广阔无垠的书海,我在书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在其中。无论是谁,都依靠自身完的心灵牵动着生活无形的线,在断壁残垣的土地上编织属于自己独特的思想,在荒凉草地之上寻找生命的存在,在茫茫星海中发现属于自己的那颗璀璨之星,这些,来自于书籍!如同悠远的钟声穿过树林,流过水面,跨过奇峦,一声声敲击着心灵之窗,打开智慧的大门。

无论是现实书屋,还是心灵书屋,都匿藏着我往来怀揣的梦想。只要勤续,肯读,能读,书屋便会星光四射,迸放出梦想之光。梦中有书,书中自有梦,又如季羡林所说:“有福读书,可慰平生。”书籍滋养着我平淡的生活,让我在书海遨海。

梦染书香,书香染梦,携梦入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