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人将其奉为圭桌,我却不以为然。在我看来,“朱”“墨”只是客观的外部环境,而一个人最终走向“赤”还是“黑”,靠的都是自己。
想想屈原,身处“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楚国,却“嚼然泥而不溶”,在昏臣当道的朝廷之中大胆直谏。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他宁可“愁苦而终穷”也要上下求索,宁可“流死以流亡”也不愿随波逐流。“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哪有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的只是一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绝唱。
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过是怯弱之人为自己找的借口罢了。周国平先生曾说:“人生由命运和对待命运的方式决定。相同的命运,方式不同,就成了本质上不同的命运。”过分强调或“朱”或“赤”的命运,将自己的人生交由他人来定夺,而不积极寻求改变自己,这样的人,我无法认同。
试看鲁迅先生,他出身封建地主家庭,但他有被那所谓的封建思想束缚吗?有像其他地主阶级那样欺压农民吗?没有。少年时代的鲁迅就已对底层人民深感同情,成年之后,他更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弃医从文,用一杆笔写尽大半个中的
疾苦,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丑恶面目。“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
光明。”是与黑夜融为一体,还是选择弃暗投明,都取决于自己。
是时候了!让我们抛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偏执。莲尚可“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何况人乎!只要我们胸怀大志,心系天下,无论身处何境
都能成长为新时代的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