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莺时。此文献给七韩的终于浪漫社。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极其浪漫的个体,驻足花开,留意云烟,每一次低首都是对生命的谦卑与尊敬。然而却有人因落叶而悲,因流水而哀,何也?一如秋末的银杏,从未出席初秋隐忍的合奏,只是潜心导演整个秋季最盛大的凋零,用它这一年的积淀,奏出生命平凡却又华美的乐章。这或许就是生命最富魅力的所在之处不。
对于万物,人们总是忙于欣赏它的华美的景色,却在秋意肃杀,万物归尘后无人问津,直到失去后,才猛然知晓生命的美丽往往伴随着凋零。于是感此悲怀,哀此萧索。
却不知每一场凋零前最后的浪漫,便是它穷尽一生所谱写的诗,一首浪漫且忧愁,凋零且生生不息的诗。
就好像人在炎凉的世间行走,总是感慨人生“七苦五蕴,尽皆磨难。”于是便时时郁结于心,不能正视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只是日复一日忍耐,一点点的远离自己的初心。
可人生并非仅余苦难。
如苏轼踏歌风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登高望远却不忆悲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如史铁生双腿瘫痪、身患重疾,深受病痛折磨之苦,在绝望中辗转往复后依旧坚韧写下“虽万难君未死也,唯一路尔可行之”;如厄尔曼在散文《青春》中所说的:“你我皆风华正茂,梦死方坠人生暮年”,明天的欢笑还尚未体验,怎能因昨日的苦难而灰心丧气、止步不前?
席慕容说:“生命,其实到最后总能成诗。”无论是苦涩是甜蜜,是欢笑是泪水,都要经历过才懂得其中滋味。滚滚红尘,尽是酸甜苦辣咸;也正因此,人生不会淡如白水。因为浓墨渲染,无论美丑,空无一物的白纸才得以化作绚丽多彩的画卷。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流畅,内容丰富,立意独到。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得当、丰富,具有时效性。作者首先解读议题,然后剖析原因、分享看法,循序渐进地展开了论述。作者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