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黑洞照片问世,举世沸腾。金黄色的亮光在黑漆漆的底色中显得格外耀眼,照片并不十分清晰,像是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让人看不真切。但当它从一个扁平的名词变成了丰满的图像,我们还是忍不住叫一声好。从一笔一画走到具象,我们走得缓慢、艰难,但却未曾放弃对宇宙的探索。
人类似乎一直都是好奇的生物,生活在陆地,却不能停止对天空的探索;生活在此岸,却不停止对彼岸的探索;生活在尘世,却不能停止又生命意义的探索。而我,却甘愿将灵魂的重量付给微微泛黄的被岁月踩踏过却仍然璀璨的诗词从《击壤歌》到《诗经》再到唐诗宋词,我在词中探索属于我的生活与远方。
持一卷诗书,我可以思接干载,神游八荒。或驻足于曲江芙蓉池畔,赏“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或徘徊于未央宫外满桥上,叹“年年柳色,溺陵伤别”;或望“长安一片月”,或嗅“朱雀桥边野草花”。诗词,让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玉斧、元跨革囊的时代在我面前徐徐展开。
持一卷诗书,我可以涵养气性,从容自若。当我因考试失利而焦躁时,王阳明说“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天空”,原来放下包袱我就可以重新出发;当我垂钓数小时却毫无收获时,张元释说“钓签披云青嶂绕,绿囊细雨春江渺”,一道好风景未尝不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不必看天边云卷云舒伤春悲秋,不必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念一首小诗,唱一首好词便已足够。从古人的眼中探索古往今来这个世界的风云变幻,从古人的笔下探索一朵伸出墙外的花、一个杂草丛生的破败草堂有何深意。干年之后,与古人一起感知四季轮回,天地翻覆,言情怀古,这便是诗词的力量,看似扁平实则丰满。
而今,我自己也能依照格律做出一些小诗,尽管那些小诗还显得有些稚嫩和生涩,但它却能使我更进一步地触摸到文明的温度,让我拥有不一样的诗意人生和绝美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