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藏族小伙丁真纯真的笑容受到大家的追捧。随之而来的是众多地区旅游业对丁真的效仿:青海的“赛马男孩”,陕西“丁真兵马俑”与黑龙江的“丁真同款冰雕”等。效仿并非不可行,但寻找属于自己的特色,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
旅游业效仿丁真,自有其原因。丁真在网络之上的走红,折射出当代人们的审美与消费心理,商家借助此热点与契机,打造“同款丁真”,希望迎合大众的审美品位,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无可厚非。这样的行为也许可以在短时内吸引游客,但若人人学习,家家效仿,热点就变了味道,事件的走向也会因此改变。
一哄而上地效仿,带来的势必是审美疲劳。当人们对“遍地开花”的丁真感到烦倦之际,商家再一哄而散,寻找下一个“全民热点”,如此一来,不是长久发展之计,还会使旅游内容呈现同质化特征,不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发掘各地的旅游特色,打造专属于自己的旅游名片,才是根治此类问题的治本之策,才能使我国旅游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河南开封利用自己为宋代古都的历史文化优势,打造效仿宋代社会的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在其中漫步,仿佛梦回繁华的大宋王朝,给人以极致的文化体验,受到游客的一致好评。在安徽,当地的人们利用白墙黑瓦的特色建筑优势,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民居住宅,使人们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让身心都静下来,感受古徽州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魅力所在。这些地区依托自己的优势与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他们不需要“丁真”,不需要随波逐流,不需要追逐“流量”,也一样发展得很好。
“丁真旅游”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商家对自身特色发掘不足,是只想追逐流量挣快钱的不健康心态,也是消费者消费时从众心理的体现,破解这个难题,需要政府的引导,需要商家的经营,也需要消费者提高审美水平,才能给那些有特色的高质量旅游提供更多生存空间。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得当、丰富,具有时效性。这篇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中选取的事例也较为典型,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作者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