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一一一题记
发达的根系,使松柏变得苍翠;万千河流的汇聚,使大海的气势变得磅礴;广博的积累,使人变得聪慧。燕子低飞行,为高飞而蓄势;蛟龙潜海底,为一朝飞腾九霄行风雨;孔明耕南阳,为巧遇明君实现人生蓝图梦。此可见,唯有厚积方可薄发。
积蓄只是一种等待,厚积方能薄发,只有不断积蓄力量,提升自己,蓄势以待才能在最后一鸣惊人。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此言然也,古之成大事者,必先充分准备方可能成功。立大志,还需一次积蓄力量的等待,才可成大事。忍辱负重行,刀山火海不畏惧。司马迁,身遭酷刑,怀着一颗金石不渝的心,二十岁时便随父亲游学四方,三十八岁时便开始整理史料,他受辱不惧,积累不止,而这一切的积累,一切的准备,终使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得以完成,光耀华夏。一部《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凝聚着太史公无一数日夜的辛劳,凝聚着太史公无数春秋的煎熬,凝聚着太史公一生的积累与心血啊!
没有厚积,难成大业。没有准备,难做大事。姜太公韬光养晦至古稀之年,将满腹经纶与毕生夙愿都寄托在直钩上,才钓上了周文王这条大鱼,然而又有多少学富五车,有鸿鹄之志之人能成功的像他一样"薄发″。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闭门苦读,学识渊博的人不在少数,却只有多少人闻达于后世,为人们所传倡?绝大多数都是大河中的一滴小水珠,才华被埋没,壮志被湮灭,实为可惜之至!
积累靠的是那一份坚韧与勇气,靠的是那一份多磨与谦逊,靠的是那一份昂扬的斗志!如若徐霞客没有访遍名山大川的积累,怎会有《徐霞客游记》的问世?如若王羲之没有耗尽缸中水的辛苦积累,怎会有一代书圣的鼎鼎盛名?如若李时珍没有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大量的资料,怎会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由此可知,古之成大事者,必先充分准备方可能成功。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告诉我们的就是要早准备、早积累的道理。正如克林顿所说:生活没有彩排的机会,你将不得不即兴发挥,演好每一场戏。让我们一起奋斗,一起准备,一起积累,使根系发达,使大河奔流,使知识丰富,一起走向成功之巅吧!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独特、立意高远。作者以“厚积,方可薄发”为题,探讨了积累和积淀之于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文章论述循序渐进,作者先提出论点,再立论固论,进而提出建议,最后加以总结,条理分明,逻辑清晰。加之得当的论据和充分的论述,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思考有了很好地展现,文章也因此颇具深度,富有感召力。很棒!不过,文章第二段从反面加以论证,但是紧随其后的“姜太公”的论据仍是从正面作阐述,不仅没有契合前面的观点,还破坏了整个段落的条理,有些不太恰当。作者可以做一下更换,选择符合“没有厚积,难成大业”的事例加以佐证,让这一段的论述更加有力,也让文章整体的论述更为全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