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

初一 议论文 801字
2023-05-14 18:48:11

有种中药草叫独活。一直以来,都不知此草竟有如此禅意的名字。

年少的岁月,喜欢热闹,看着杂草丛生的溪畔成片的白花,望着花丛中蹁跹的蝴蝶、翕动翅膀的蜜蜂,没有人知道,这种草是草药,也不知道叫独活,更不会有人去想为什么它叫独活,有不能单独活的草吗?如同一个不合群的孩童,远远地看着一群人玩耍,一个人热闹着,不知道热闹的人群中,也有着个体的孤独。他们不会明白独活的妙处,看到的只是可观可耍的小白伞,不知独活的精髓所在。

独活,价值在于泥土下的根。

有一种心理现象叫“羊群效应”,好比一只头羊带着群羊准备过山涧,到山涧边,忽起大风,瞬间,头羊被风吹掉了下去,群羊见状,纷纷跃下山涧,牧羊人见状阻拦,却无论如何也拦不住。莫名地我就想到网络上的“跟风“,人都有盲从性,一旦被人洗脑,凸显了盲从性,自我的判断就消失了。因何有的人就那么容易被洗脑呢?说到底还是少了自己的根基,也就是没有见识,是墙头芦苇,而不是一株根深的独活。

草药独活,它的生存是有着环境要求的,我想人要培养独活能力也脱离不了环境,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常这样教育我们,作业要自己做,学会自己思考,可一旦学着思考了,又会找骂,记得学习"鸡兔同笼"时,我用了二元一次方程,只收获了一个叉。

如今天的家庭模式,很有趣,6个大人围着1个小孩子转。乡村有新编的童谣:早晨送,晚上接,一家一个爹。城里就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小孩子在家中的地位不言自明,不过,只是傀儡皇帝,垂帘听政的都是家长。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不满足也不行,孩子会祭出必杀技——哭。学校又一味要求学生听话。没有人教育他们如何去独活,或者说失去了独活的环境。当然,许多家长都不知道什么是独活,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又不知起跑线在何处。

中药独活,味苦、辛,性微温。主治风寒湿痹,人不能麻木,麻木就没有了感知,失去了警醒,少了内省。独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的能力,而是对生活的一种警醒。

或许就是草药独活所隐含的禅意。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立意独到,情感饱满。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得当、丰富,具有时效性。文章层次分明,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正文列出从多个角度切入的分论点,结尾加以总结,划分了文章严密、清晰的层次。作者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