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文化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产物,然而脱离了自然,就不会有人和文化的产生。随着人类发展,人类文化越来越繁荣,人和自然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时至今日,随着经济、科技等的迅猛发展,这一趋势更在加剧,人类越来越膨胀,自然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压缩、忽视。
从刀耕火种到男耕女织,人类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与自然密切相关,自然的生命往往与人类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两千多年前老子曾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所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孟子亦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古代哲人们的思想,无不体现着人类与自然的重要关系,可以说,没有了自然的依靠,人类就无法繁衍后代,也就没有了如今的我们。
而今天的人们则普遍视自然为身外之物,对天光云影、鸟语花香多无动于衷,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排除了自然的一席之地。结果,缺少了自然的浸润,人们的感官钝化了,心态日益浮躁,人性日益偏枯。渐渐地,自然也从人类原来敬畏的母亲,变成了一味索取的工具,变成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人对自然的认知和利用日益朝着功利化的途径发展,忘记了自然从来不是一个死物。
然而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雨果也在劝:“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可惜人类还未警醒,依旧盲目挑战自然的权威地位,宣扬人为万物中心。我们对自然不屑一顾的态度亲手打破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自然在我们手中从曾经的“溪深鱼肥”变成了荒漠化、雾霾等一系列接踵而至的问题。问题日渐严峻,这时候人们才开始醒悟,开始怀念曾经能静观云卷云舒,闲看花开花落的日子。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这个家园的建设需要地球村的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共同努力,没有一个孤立个体可以扭转乾坤,也就如习总书记所说,我们应遵守天人合一,遵循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作为众多生灵之一,人与自然天地繁衍,文明也因自然而发祥,造化灵秀,倾于文笔。如今的我们坚信绿水青山的信念,黄沙荒原将在民族力量下重现着昔日光芒,绿色奇迹正在大地上演。自然永远不是一个局外人,她始终与我们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