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理之光,耀世界之窗

初一 议论文 682字
2023-02-02 13:36:24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亚里士多德对真理的真诚热爱。“要追求真理,认识真理,更要依赖真理,这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培根也曾这样赞美过真理。但是要追求真理,就得敢于向传统的、权威的说:“不,你说的不一定是真的。”

古之圣贤,无不为追寻真理的真相而奋斗着,他们敢于向权威说:“不”,才创造了新的历史,明末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就喜欢刻苦读医书,随着所学知识的积累,他发现古代医学典籍中有的记载难辨真假。有一次他读一本一书,书中写到穿山甲通过装死让白蚁进入壳内,然后再游到河里,让白蚁浮在水面,用舌头舔食。为了追求真相,李时珍亲自抓了一只穿山甲,观察他的捕食。最终的真相是穿山甲是挖掉白蚁的巢穴,然后再用舌头舔食。正是因为有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意志和,他写成了流芳百世的著作《本草纲目》,也成为了医学史上名垂青史的巨人。在学习上我们也应该有“这一定是真的吗?”的怀疑精神,才能打破常规,更接近真理。

追求真理的人,是敢于接受烈火的考验的。在那个被“地心说″统治的中世纪,人们相信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热爱天文,他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的天文现象,却与“地心说″截然不同,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面对教皇的权威哥白尼鼓起勇气提出了“日心说”。光像一把火,总有人会受到他的熏陶。布鲁诺也是热爱追求真理的人物,为了宣扬“日心说”,他甚至被处于火刑!临死前,他出状词:“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人们会认识到我的价值!”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中世纪的欧洲才焕然一新,蓬勃出的活力,用鲜血和生命否定曾经的“一定”,才会让真理浮出水面。

敢于怀疑,敢于发问“这一定吗?”,这才是接近真理的途径。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取材真实,立意独到。文章的论述循序渐进,脉络清晰,说理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