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到串串音符落地的声音了吗?你看到篇篇文字跳动的身影了吗?你回忆起历史年轮上刻画的痕迹了吗?驻足吧,慢慢地,静静地,欣赏这万千的世界。让炽热的目光重新聚焦,让心底发出最渴望最赞叹的呼唤。欣赏并非于耳,而为心。
听,音符在呐喊。
对音乐的欣赏,是将连串的乐章从一耳入,分别进入内心和大脑,而不是直接从另一耳流出。我轻轻将眼睛闭上,任一个个欢快的音符叩击着耳膜。我努力把《欢乐颂》这一赞叹快乐的乐曲与失去听力、身处困境的贝多芬联系起来。我在心里将这一连串的音符分解,触碰到了作者坚忍的创作品质。我为之震撼。原来这《欢乐颂》让人欣赏的不仅是一份快乐,还有来自作曲家的一份良苦用心和一种不寻常的坚忍执着。
看,文字在摇曳。
合上书,我不敢再回想《狂人日记》中那片无尽的黑暗,那时“人吃人”的惨无人道的恐怖。但当我为当时社会的腐朽而愤恨时,为中国人民的未来而担忧时,我不得不佩服在当时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竟然能有这样先进的思想,更欣赏他敢于将这种想法表达出来的勇气,让文字跃然纸上乃至公布于众。文字的魅力就在于让我观察到比表面更深的东西,从“狂人”的口中,能让人欣赏到从鲁迅到当时所有先进青年以文艺创作来改变社会和国情的爱国主义情怀。“救救孩子”,这是来自狂人的呼喊,来自鲁迅先生的呼喊,也是我心中的呼喊。社会因人而黑暗,也应因人而重新步入光明。
忆,历史在叹息。
我轻轻地,抚摸着凉凉的饱经风霜的历史古墙,细细感觉着这一块块长久筑在这里的方砖。这古老的长城啊,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渐渐迷失在云雾中的远方。
我仿佛又一次看到了烽火台再次连接升起的狼烟,城墙下又聚集了无数守军战士。这古老的灰色砖石一定浸染了无数鲜血,充斥着无数声的呼喊,虽被风雨洗刷,早已看不见了踪影,却仿佛听见战火的炮声与号角隐隐约约回荡在耳边。
我欣赏着、尊重着这里的一砖一石,它们组成了万里长城,又让我们铭记血洗的历史。我更加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辛勤和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坚强无畏。我驻足于此,感慨着,历史是永远没有起点与终点的,只有静静地欣赏,慢慢地品味。
对世间万物都报以欣赏的善意的目光,这世间便会回赠你值得欣赏的事物,无论是音乐、书籍,抑或是历史,总有一番美好纳入心中。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文章语言优美,情感饱满,感染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