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未来的前途命运,同样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为什么有的人经过奋斗,心想事成,而有的人尝试了一番却无功而返呢?所以我便思考了起来:当代少年应该有怎样的模样呢?
19世纪末,一位19岁的少女坐在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考场内,她正要参加入学考试,说不定觉得这很平常,但是这位年仅19岁的少女是一位盲哑人。她花了九个小时完成了多门入学考试,最终她如愿以偿的考入了哈佛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这名少女便是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她儿时患上了怪病,最终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她从记事起便不曾见过光明,仅仅是这样,她肯定考不上哈佛大学,在凯乐的良师一一沙利文小姐精心教导下,凯勒自己也不愿自暴自弃,她以坚强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最终她得到了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时光倒退500年,在我国明朝有一位著名学者宋濂。少年时期的宋濂,由于家里困苦,好学的他便四处找人借书,借完书后必定按时归还,街坊邻居被他的好学打动,都乐意借他书籍,有一次他借来了好多书,多次品读后他越来越爱不释手。想着要把书抄下来,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便连夜抄书时值寒冬母亲见他伏案抄书,劝他早点休息,人家也不着急看着书,宋濂便解释道:“不论别人等不等着看书,到期限就要还,如果失信于人,又岂能得到他人尊重?"
仔细品读上面两个故事就会发现,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海伦凯勒虽是盲哑人,可她靠坚持与努力得到了某些人一辈子也得不到的成就,宋濂虽说家境贫寒,可他依着本身的勤学与人性。既得到了学问,又得到了他人尊重,成了一名文学大家,从他们身上不难发现许多闪光点,这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品质与勤奋的付出得到了最终的成果。难道那一份坚持,那一份诚信,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内心的疑惑便烟消云散了。坚持不懈,勤奋好学,诚实守信,追随名人脚步,向着心中理想奋斗,总有一天能达成愿望。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不负韵华,愿少年归来都是自己该有的模样。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突出,有条理性,内容具体,文笔流畅,立意独到,情感真切。文章论据丰富且贴切,很好地支撑了论点,让文章更具可读性,也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