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劳动创造

初一 议论文 1027字
2020-05-14 22:03:23

当我们迎着清凉的晨风,走进美丽的校园,可曾想过:是谁冒着炎炎夏日,一砖一瓦盖起这片安宁的校舍?是谁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栽下这一草一木?是谁深夜伏笔,批改这一尺来高的文本?

当然,他们的名字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劳动者,他们在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是人类历史的进程之一。从茹毛饮血的远古到春秋璀璨的青铜文化,从长短不一的赋到对仗工整的唐诗,从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到资本主义的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国门。马克思曾有言:“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一个星期也会灭亡。”劳动,推动了社会变革,更是由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组成的国家的需求。

劳动创造,是日常生活的节拍。古往今来,辛勤耕作是广大劳动人民一生的真实写照。盛夏中午,烈日炎炎,李绅走在荒郊野岭。他看到农民还在劳作,汗珠已滴入泥土,心中顿时凝聚了真挚的同情,不禁感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不是一个农民的故事,而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的缩影。张衡在《应闲》中曾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劳动,在人民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劳动创造,是光辉岁月的传统。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殷勤劳动。”马云,从没上过一流大学,高考都考了两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西雅图认识了互联网,并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他抓住了信息契机,打开了互联网在国内的大门。起初,没有人相信他,没有人愿意冒着风险帮助他。他用劳动创造了阿里巴巴,用劳动创造了今天的自我。

劳动创造,是体力劳动者们的创造,更是脑力工动者们的创造。疫情当下,永远出了许许多多的“逆行者”,他们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径直奔向病源中心——武汉。84岁的钟南山院士,始终奋战在疫情第一下,指挥着“千军万马”一同抗击疫情,打好这场疫情阻击战。他大声呼吁道:“这是人类的疾病,而不是一个国家的疾病!”防控疫情一线感染病学家——李兰娟,已经73岁高龄的她,带领医生和科研人员,正在奋起要还人世间一片净土;被誉为“疫情敲钟人”的李文亮医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直奋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虽然不是体力,但这是工作者的脑力劳动,是以健康和生命作代价的。

美好生活,劳动创造;创造美好生活,应该用劳动见证辛勤和汗水;任何的劳动,都是为了赢得未来美好的生活。世界上有千万种劳动,当以饱满的情绪和热情面对每一天,当将劳动和激情与国家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终有一天风雨过后就是美好生活。

教师点评:作者以“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为题,对劳动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做了分析论述。作者选取了社会发展、日常生活、对人的影响以及根源这几个角度进行剖析,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有“溯源”,又有“实践”,非常地全面、深刻。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立论清晰,论据充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论据的选择称得上是“恰到好处”,一方面是事例的选取,贴合了分论点的特点,兼顾了合理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是名人名言的选取,准确得当,贴切有力。这些无一不体现着作者丰富的积累。而作者也通过此番精妙的论述,将自己对劳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感表达了出来,文章更富深意和价值,称得上是一篇难得的议论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