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读10到30分钟视频书的现象逐渐进入我们视野,甚至获得一部分人的认可。不可否认这是时代高速发展带来的副产品。在快节奏社会中,人们心浮气躁,读书也只是浮光掠影。然而我认为,此时,我们更需静心“煮书”来洗涤灵魂,以“煮书”之帆,于茫茫人海中乘风破浪。
所谓煮书,重在“煮”字。
小火煨炖,佐以咸淡调味的漫长过程曰煮。读书亦如此。它在于精读每一章节,品味有深意的词语,然后总结概括,熔炼升华为自己的人生智慧。
煮书能让我们栖息心灵,提升精神境界。“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陈继儒的箴言跨过千年光阴,抖落岁月的尘埃,浮现在我们眼前。诚如斯言,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它可以净化人的灵魂,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动力,抚平内心的波澜。培根《谈读书》一文的论断也引人深思。煮书并不以阅读的速度与此书为标志,而是以理解体悟的深入,胸襟气质的培养,真知灼见的碰撞为旨归。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无红尘的喧嚣。时常煮书的人也会“腹有诗书气自华”,温文儒雅,轻逸平和。由此观之,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一定是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一个推崇煮熟的国家,一定是一个国富民强,“明古今,知兴替”的国家。
当然,随着时代进步,人们愈发繁忙,有人会说:“为何不让别人读,然后捞干了讲给我听呢?这不又省时又高效吗?”这恰恰与煮书的本义相驳。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你的每一次阅读,每一次思考,每一次努力都会融进你的生命里,那些将知识压缩成药丸子的做法,不仅会让学习过程失去幸福感,也会使许多价值和意义消弭于无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人有各人的思想,倘若国民都不亲身试验就认可同一种观点,那文化多元性有何去何从?时代创新性何去何从?文明进步性有何去何从?国人不可不思,不可不辩证,不可不分青红皂白照搬。但是,凡事都有相对性,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听别人讲书的这种获取知识方式。只不过是针对一些无太多思考价值的书籍。它作为煮书的补充,确实是一种不二选择。
“日子是一天天地走,书要一页页地读。”放慢速度,品味咀嚼,熟读精思,让我们都能于浮躁弥漫的社会中,煮一本好书,守一方净土,寻一分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