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座钢筋水泥浇灌的巨大森林,人们保持矜持,步履优雅,用文明的程度区别出“阶层”。然而当所有人都循规蹈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时候,或许就感受不到自然之风了。偶尔的“暴露本性”,也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不一样快乐。
比如露营。我想,不会有人西装革履或脚踩细高跟,走进一片绿色草地吧,虽然小草默默不语,可那闪着光泽的细高跟也不愿沾染泥泞吧!人们通常会选择脱下华服,轻装出行,寻一片山明水秀的地方。既可以扎一个帐篷,拿出准备好的书籍,也可以只是简单的铺一张餐布,啃一口汁水满意的青苹果,既可以像个孩子一样素面朝天的嬉笑欢乐,也可以席地而坐,看流云飘飘唱过去的歌谣……删繁就简,洗去铅华,把精致从驱壳里暂时剥离,回归自然的拥抱,给生活做一做减法,这是无人知晓的快乐,像是在与天地平起平坐,与万物称兄道弟。
露营,看似逃离,实则回归。逃离束缚感,回归一身轻盈,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催生了精致的等级,精致一直在向自然发起进攻。精致大肆宣扬自己的时效性,美观性,专业性,希望把所有人都变成它的追随者,而自然则静静地凝望着精致的浩大声势,保持自己的原本样貌。精致慌了,要伪装成自然的样子,继续矫揉造作,人们大都看不穿精致的障眼法,纷纷加入,确实不时流露出东施效颦之态,所以这到底是真精致,还是伪自然呢?
你会问,是“精致”赢了吗?
不,它没有,因为自然从未参与过“战争”,它一如既往任由精致自说自话。我想问一问大家,你更愿意看到一片草地上多的是自由徜徉的人们,随性的舒展四肢。惬意的临水读书,还是迎来送往的跟风之辈,涂脂抹粉,拗造型摆拍,无视自然之美,用滤镜给手机里的大片增色呢?
或许答案不言而喻吧。
教师点评:中心明确,有条理性,取材独特,语言流畅,见地独到。文章层次分明,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正文列出从多个角度切入的分论点,结尾加以总结,划分了文章严密、清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