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成长,是一场在城堡中的探秘之旅,那么横亘我们面前的,就是一扇扇厚重的大门。你需要细致找寻到那些角落里的钥匙。才能顺利通行,走向下一间屋室。
以拆解为匙。启好奇之门
“你可别捅咕那玩意儿了,再捅咕家里就没一个好东西了!”儿时家中,总能传来父亲类似这种,半是批评,半是无奈的话语。无他,定是我又盯上了家里的某个物件,小到玩具、磁带、闹钟,大到电视、音响、洗衣机。无一不惨遭我的“毒手”。起初,我还没能找到趁手的工具,基本属于暴力拆解,拆下来就安不回去那种。后来,从抽屉深处找到了诸如螺丝刀、扳手的家伙什儿,我的“手艺”也有所“长进”,可以复原一部分了,但总归兔不了例外。父母归家之时,屋内不免响起一个孩童的痛哭与“再也不敢了”的哀嚎。但我依然“失志不渝”,因为我从中似乎找到了一些,在日常生活和亲友口中,获取不到的奥秘。譬如变形金刚内部的卡扣固定结构,手表里面的发条和齿轮。薄厚不同的书本不同的装订方式…对幼时的我而言,这些破碎的难以复原的物件,似乎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并非是日复一日的疯跑撒欢,而是充满了神奇玄妙,似绝句之于骚客,霓裳之于佳人般,丝丝点点勾起我的浓烈的兴趣。
自此,以拆解为匙,我开启了对于未知的好奇之门。
以阅读为匙。启探索之门
“张家瑞,书放下,吃饭了!”随着年龄渐长,单纯的拆拆装装,已难以勾起我太大兴趣。毕竟家境一般,条件有限,家里也不剩什么完好的东西了。我的目光慢慢转到那些物件背后的原理上。于是书架最顶层,几册厚重的《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成为了我的“新欢”。
“原来冬天多穿几层,比只穿一层棉袄要更暖和!”“妈。你用完菜刀抹点油。就能多用好多年!”我迫切地和母亲分享着我新发现的奥秘。
“你别光读这几本,不是还有名著啥的,你也读读,将来用得着!”在母亲的指引下,我又走进文学名著的字里行间进行一番探寻。
我曾坐在聚义厅,望见上面的文字变换成“忠义堂”,耳闻好汉们冲锋陷阵后的一声叹息。我也曾坐在祥子的洋车上,穿梭于民国北平的街头巷尾,听着枪炮声下百姓微不可闻的呼减。我更曾漫步在海底平原,欣赏打翻了调色板一般的光怪陆离,品味百余年前的未来畅想。
前人的文字,在我内心求知的地基上搭起垒垒砖块,渐渐开阔了我眼前的世界。
感谢先贤,在方寸之间裁下时代的剪影,让我能穿越古今,纵横中外。
自此,以阅读为匙,我开启了对于人类智慧的探索之门。
以实践为匙,启真知之门
“哎,这网络上喷子怎么好像神经病一样!你说他们到底念没念过书?!”想起同学曾刷着微博,满腔怒火恨恨说道。
“根据调查显示,中国网民中,接收过高等教育的不足15%,所以这种情况很正常。”我想起了之前读到的一份工信部发布的一份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回答道。
培根言道:“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如今,随着社会中的光怪陆离愈发纷乱,信息洪流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大脑,拨动着我们的认知之弦,我也不在例外。但我想,此时正是将腹中积累,诉诸实践之时。知识的实践。并非只有产出科研成果,也不仅制造实体之物,更是在纷扰混乱之中,借助前人智慧,分辨黑白是非,探求事物本源,寻得一条正确之路。
譬如此时此刻,我便正将先贤的思考,结合过往的经历,落实于笔下,希望能够为你打开成长路途中的双一扇大门。这何尝不是一种知识的实践呢?
我想,以实践为匙,我们都终将开启对于世事的真知之门。
成长秘堡,并非每一间屋室都金银满箱,但每一扇大门的背后,都蕴藏着让你慨叹的绚烂。可能,他们不会让你瞬间变身智者,或是霎时财富满身,但每一把钥匙的获取,都将成为你通往出口的依仗,让你更加从容地踏向未知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