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钝相辅,方得益彰

初一 议论文 856字
2022-05-27 20:09:56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人生若处处皆敏感,此快意将复何存?但若过于钝感,又复何及?

--题记

敏感似乎在众人口中是能在苦中觅乐,能在支离破碎中寻找完整,能在腥风血雨中独善其身者具有的形容词。他们能敏锐地洞察一切,有比比干多一窍的八面玲珑心,能想得百密而无一疏。并非完全如此。而钝感呢?又是否仅限于愚钝笨拙这一带有局限性的了解?想必并非如此。两者本成极端对立,我以两者因相辅相成。

敏感非敏锐。常言黛玉“两弯似蹙⾮蹙罥烟眉,⼀双似喜⾮喜含情⽬。态⽣两靥之愁,娇袭⼀⾝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动处似弱柳扶风。⼼较⽐⼲多⼀窍,病如西⼦胜三分。”林黛玉可谓是敏感的代名词。可是她却因敏感至极而落得个肝肠寸断,红颜薄命。此不为极端敏感即是锐利么?诚然,敏感的人会格格不入,正如这绛株仙草之泪潸潸,言锐利而不适应。归根结底,这不就是敏感那巨大弊端吗? 但这本就该是曹雪芹先生笔下人物独一无二的天性,若其当真极具钝感性,她弱柳扶风的躯体如何在那“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孤身而活。我以应减因敏感而带来的锐性。

敏感成桎梏。蝴蝶翩然起舞,自由蹁跹。若其感受到外界因素所产生的躁动。则当即隐匿于三千繁花中。它们低估了人性本善,它们如临大敌,生怕死无全尸,它们过于敏感,它们以为人类暴殄天物,会捕捉并把它们尘封起来,但其实不然。是它们自己无形地禁锢着本身,这个牢笼名为“敏感”。敏感使它们一经风吹草动便骤然紧张,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它们过于敏感不堪,但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本性。应敏锐而非敏感。生物同人,过度敏感只会适得其反。

敏感亦或钝感,皆有弊利。我在闲暇时光中无意发现“迫害妄想症”一词,有所感触。所谓迫害妄想症,不就是敏感所导致的结果吗?有血有肉的人,神经高度紧张而导致情绪失控,最终神经衰弱。多么可悲可叹,这一“精神内耗”人格。始作俑之物便是“敏感”。这与蝴蝶并无区别,但蝶为物,吾为人,我们无需在食物链中苦苦挣扎,但这种“敏感而导致的精神内耗”普遍存在。钝感又有“反射弧长”一说,反射弧长是形容某人反应慢的意思。反射弧是人体特定神经结构,即接受外界信息并作出反应的神经链条,因为信息在反射弧神经细胞上传递需要时间,所以有人调侃:反射弧越长,人体作出反应的时间就越长。这也同时是钝感最大的短板。

人生苦短,仅仅几十载也。敏感见者远,钝感行者坚。两者相辅相成,方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