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题记
今朝春风过,雷锋精神代代传。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生来平平淡淡;没有显赫家世;没有惊世才绝;但就是这般人,在平凡中成就着不平凡,用平凡的身躯做着不平凡的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不平凡的坚守。他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有这样一种精神,任凭岁月的斑驳,它经久不变,生生不息地沉淀在华夏的历史中,铸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华夏儿女。它不是锦上之花,它是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雷锋精神。
忠于人民,向党而生。“把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人民服务中”的雷锋,他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看似平平无奇,却发挥着巨大的工作能力。在学习上,他有着刻苦钻研的劲头;在工作上,他锐意进取,力争上游,有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作热情;在生活中,他勤俭节约,发扬着中华文化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传统美德。雷锋他有着崇高的爱党自觉。他把党当作自己的母亲,一直坚定不移的跟党走,对党保持绝对忠诚。他有着烈火一般的革命热情。百尺竿头更思进,不用扬鞭自奋蹄。他用行动奋斗在革命事业第一线,处处为国家着想,为人民服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他像是铁轨上的硬币,怎么磨也磨不平他“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性。他舍己忘我,满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他对党组织的安排命令表示绝对服从,没有抱怨,只有热爱。两次入藏,历经十载。他对党的热爱就像星河与焰火,相互包裹,永不熄灭。他把西藏事业时时放在心上,把人民需求常常记在心尖。“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是藏族人民对他的真挚评价。
一心为公,不辞辛劳。“绿了荒山,白了头发 ”的杨善洲,他像乘载货物的列车,载满了大亮山的希望。退休的他带领着群众和家人在大亮山上扎根,植树造林二十多载,却分文不取。在大亮山的日子里,他不搞特殊待遇,同村民同吃同住。“白天造林,晚上烤火”是他观念里很好的生活方式。“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杨善洲就是一颗挺立在大亮山上的青松。他是无私的守望者,把穷山恶水的一带荒土守成了绿意盎然的森林莽莽,这是他全部心血的见证,亦是他无声的坚守。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无论是雷锋;还是孔繁森;亦或是杨善洲,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时代里的英雄,用热血阐述着什么是来自平凡里的伟大。他们的故事虽然已经标上了句号,但他们的形象已在华夏儿女心中矗立不倒,他们的精神还在这世间代代相传。爱国主义是永不变的潮流;雷锋精神是永不倒的旗帜;而他们是这世间里最可爱的人。雷锋精神的存在,就像是寒冬里暖阳般的存在,始终绽放着光芒,把温暖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如雷锋所言:“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需要千千万万具备雷锋精神的时代楷模,来造就时代英雄,来担负祖国重任。雷锋精神,它绝不是锦上之花,它是如鲁迅笔下“俯首甘为孺子牛”般的奉献;是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般的敬业;是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的无私。雷锋精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可或缺的。
风起云涌的新时代,雷锋精神更要随风起舞。在这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年代里,雷锋精神是一面可以正衣冠的镜子。正当日出之朝阳的我们,勿忘平凡里的英雄,不止把雷锋精神挂于嘴边,更践于行动。我们不仅要争做新时代的引领者、先进者、奋斗者,更要做“雷锋精神”的接力者。我们要有如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要有像孔繁森对待工作的舍己忘我;要有似杨善洲对待村民的兢兢业业。且用吾辈之青春与热血,为这盛世再创辉煌。
二月春风似剪刀,三月正当拂柳时。又是一年春暖时节,在这个三月里,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一起争做“活雷锋”;让雷锋精神像绿色植物一样盘踞在华夏的每个角落,永远向阳而生!让雷锋精神遍地生花,枝繁叶茂,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