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过我,长大以后想做什么,我笑笑说:做老师,或者——当个作家也不错。其实,我对未来生活的要求并不高,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有足够的精力,有够用的金钱即可。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我要的是一种静,是一种慢。
说来也好笑,中国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应该是静与慢的发祥之地。但是,当今社会的节奏太快了。早晨过节看到的永远是急匆匆的车水马龙。晚上过节看到的,永远是灯红酒绿。太繁华,也太热闹了!
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特别崇拜陶渊明的原因。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找不到净土,他自己便是净土。将一切城市的喧嚣置之度外,这才是真正的超脱啊!况且,即使有一块隐居之地共你居住,你却仍怀着一颗浮躁的心,又有何用?
这个城市太嘈杂,也太喧嚣。这也是注定的,但这样的注定才是高明的注定。在找不到合适的土地时,就放手吧,有时接受当下是更好的方法。只要身心俱静,俱慢,在浮躁的环境也不能动摇你的意志。
也因为如此,我喜欢那种宁静又略带一丝慵懒的地方,比如咖啡馆,比如书吧。我能找到千百年前隐居的感觉。在烟雾朦胧中,我翻开一页墨香,品一杯香茗,去触碰那些尘封已久的岁月,往往能找回自己。找回那个属于自己的自己。
有人说,中国之所以发展不快,是因为中国人才怀旧。中国人总爱拍古装片,不像外国人爱拍科幻剧。我个人是不同意这个观点的,这两者怎么能牵扯上呢?岁月是用来磨砺历史的,试问,没有历史,你能走到今天吗?中国能走到今天吗?
所以我愿做历史长河中慢慢沉淀的砂石,静观走过的匆匆岁月,坚守自己的一段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