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的种子也会发芽,启迪我们用爱心对待那些曾经受伤的生命,对那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适当的帮助,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题记
太阳刚刚升起来 ,花工就忙碌在花园里,春天恰好是播种的季节。
花园的面积很大,一位年轻的花工正在种花种,他把那些认为不会发芽的种子挑出来,放在了一边,只挑选那些饱满的种子种在地里。
这时,从花园外面经过的一对母子停下了脚步,走进花园里,看着花工侍弄着土地,撒着种子。可能是孩子第一次看到别人种花,很是好奇,他挣脱了妈妈的胳膊。身体蹒跚地走向花工,目不转睛地看着花工所做的一切。
原来孩子曾经患过小儿麻痹症,他走路的样子很难看,就好像即将被风吹倒的一棵小树,脚下像没有根一样。花工宽厚地望了小男孩一眼,继续挑着合格的种子。
那个年轻的妈妈悄悄地把嘴贴到花工的耳朵附近,他们嘀咕了一阵。
孩子在那些被遗弃的受伤的种子跟前发着呆。他的内心似乎在为这些种子鸣不平,这些种子有的是被虫子叮咬过,有的是在收获时人为的原因把种皮弄破了,还有的种子只剩下了一半,他用自己的小手把这些遗弃的种子捡起来,似乎思考着什么。
年轻的妈妈和花工停止了嘀咕,妈妈似乎带着恳求的语气说:“把那些受伤的种子也种进去好吗?”
花工满脸疑惑地看着这位妈妈,很坚决地说:“不可以的,每颗种子都要保证它能够发芽,花园需要它,人们需要开放的花朵。”
年轻的妈妈回头看了儿子一眼,变得沉默了起来,接着用近乎哀求的语气说:“孩子因为得过麻痹症,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总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那些被丢弃的种子感到很难过。因为他经常被小伙伴们抛弃,就问我,为什么要丢弃那些种子,因为它们像我一样生病了吗?因为它们像我一样不受欢迎吗?我希望您把他们种在土里,给孩子一个鼓励,一个希望。我希望让他从这件事上自信起来。”
花工听了以后,心头一热,没有再犹豫,而是重新捡回那些遗弃的种子,把它们和那些健康的种子一同种进地里。小男孩的脸上挂着笑容,蹒跚着在田垄上走着,他用自己的小手捡着每一颗种子,认为那些种子一定会发芽。
那个年轻的妈妈感激地望了花工一眼,她快步走近儿子身边,把自己心中的喜悦对儿子说了。小男孩的眼睛就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那些其貌不扬的种子,一颗、两颗,重新回到了花工的手里。男孩笑着、走着,翻着每一寸泥土,似乎生怕遗漏了世间最珍贵的生命一般,那些种子在花工的手中妥妥帖帖地回到了土地里。男孩把土蒙在种子的上面,低下头对它们说着只有种子才会听懂的语言。
太阳升得更高了。
花工的心中似乎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再干瘪的种子也有用,受伤的种子也会发芽。
站在花园的尽头,那对母子即将离开,母亲对孩子诉说着种子的故事,小男孩满意地笑了。还是那蹒跚的脚步,此刻看起来,却是那样的自信,迎着太阳,那对母子走远了。
花工该回家了,看着种下种子的花园,他心中似乎也种下了一份希望,似乎今年的花园一定要比任何一年的花开得都要多、都要旺。
受伤的种子也会发芽,那些曾经受伤的生命呢,我们没有受过伤的人们是不是应该给它们一个能发芽的土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