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通常是贬义,德则是耍义。我们推崇有德之人,但我们却都不愿做弱者,于是,面对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我们往往会采取两种消极的态度:要么硬碰硬,两败俱伤;要么被动挨打,破罐子破摔,而这两种态度,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时则需有弱德,弱德者,外柔而内刚。
弱德,显而易见要会示“弱”,在逆境中,会承受种种苦难。这一点用谈迁的例子最能说明——面对漫长的人生,他选择了研究史学,五十多年的努力,编成一部《国榷》,本以为可以功成名就,安度晚年了,却没想到,这五十多年用心编撰的稿子,却在印制前一天被当成废纸偷走了。冤不冤?冤!但谈迁却选择了承受而不是悲观。我们没有听见他一句怨言,只看见他重新编撰的身影。于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一部新的《国榷》就此诞生。由此,我每每想,承受的力量、乐观的力量,往往比抱怨更强大,若说弱德的“弱”字,想必也是如此。向命运低头的人,最终却抬起了头。
然而弱德却不仅仅是向命运妥协这么简单——请别忘了后面的“德”字。弱德之人可以在困难面前失去金钱,失去爱情,失去一切,但有两样东西不能失去一—责任和原则。二战时被人们认为是“战神”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从士兵渐渐升为议员,但因为一次失败的战役下了台,他只好回到前线成为战地记者。他的一生,很多人会以为就此没落,但他却深知自己“对英国的人民负有责任”,因此,在沉重的打击之后他重新站起,又一步步成为首相,领导了英德空战、诺曼底登陆,成为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弱德之德,体现在此,就是面对挫折时,我们可能会一败涂地,但只要心中的责任和原则不变,终会有朝一日东山再起。
养鱼的人都知道,鱼缸里会出现这种情况:身强力壮、欺负弱小、把缸撞得坚咚直响的鱼,往往会因争斗而死去,可往往总有一条鱼儿处处受欺,却并不反抗,只是每天吃好自己食物,守好自己领地,这种鱼最后活得最长久。它甚至会漂在水面向强者“投降”,但它却并不自甘堕落。我想,这即是弱德所在:承而不败,守而不失,不争小利,以德胜人。
所以,面对困难,面对无法打败的对手,以表象之弱迎接,以本心之德还去,不怨天尤人,而是守住尊严,那么最后,你就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