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为一事来,一心只待一花开。”
——题记
匠心,择一事,终一生。
古色古香的雕梁画栋上点着深沉淡雅的彩画,薄如蝉翼的锦缎丝绸上缀着精美绝伦的刺绣。一刻一凿,一针一线,无一不不是大国黎民之伟绩,无一不是工匠精神之浓缩。而所谓工匠精神,既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责任。匠心之精进坚守,致粗糙以精细,致艰辛以不弃。
匠人在这个随波逐流的社会中把自己成沉淀成了身在井隅里最闪耀的一束光。端坐台前,手持器具,匠人以虔诚之姿态,灵动之色泽,染润眸前形状初具的器物,在一雕一琢,一削一磨间,以娴熟运转的工具,将待塑之器渐退拙行,闪烁文化灵韵。工匠制器物,同时也在沉淀自己的内心,一斧一琢的停顿,也是恰到好处的取舍;钻研技艺,也是细致而严谨的品格修炼;寻他人学习,也是胸怀赤诚之心的纯粹。恪守匠人心魂,沉醉于静寂之物中,一份情怀,一生纯良,将心血全都倾注于手中木器,于人器两魂中融为一体。
匠心之追求初心,致破败以坚定,致迷失以不改。
“所谓浮躁,也就是时时刻刻希望以最短的时间,博取最多的存在感、优越感和自我认同。”而这些,恰恰是拥有工匠精神后才能长久拥有的。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经过长年累月的练习,他写出了《兰亭集序》这样的惊世佳作,令人叹为观止,被称为“天下第一书法家”。若他不能拥有匠心,没有三年如一日地苦练书法,又何来扎实的基本功,怎能妙笔一挥写出《兰亭集序》?他把匠心注入灵魂深处,以宁静的内心获得存在感、优越感与自我认同。
匠心之精进坚守,致粗糙以精细,致艰辛以不弃。
在精雕细琢间,他们以心守护,高举不熄的火炬,增辉时代。离职率高的现状表面上是年轻人不够沉稳耐心,这山望着那山高,四处张望着寻找跳槽的机会,实际上折射出社会的浮躁实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改变,看似是为与时代偕行做出的调整,实则是为自己浮躁心态找的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普天之下,芸芸众生,皆为个人利益忙碌奔波,人际关系日益淡漠和功利化,生活和工作动荡不稳。但却有这样一群人,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以技养身,以心养技,十年磨一剑,百回攻一关。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与时偕行的适应和变化固然重要,但总有一些东西是相对不变的,总有一些价值是永恒的。
匠心之能力创新,致墨守以改变,致俗套以创新。
胡双钱,一个简单而又不简单的“大国工匠”。作为一名高级技工钳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整整三十五年,他加工的数十万飞机零件,从未出现过一个次品。在C919首架数百万个零部件的大飞机上,钳工胡双钱打磨着大飞机上的一个个精密零件,所有工作都靠手工完成。但他坚守岗位,从未懈怠。在他加工的零部件中,最大的将近5米,最小的比别针还小。炉火纯青的技艺和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完美相遇,这就是我们的匠人。“只要中国制造的大飞机翱翔在蓝天,我愿一生做个工匠。”他仰望着蓝天这样说。
在这个随波逐流的时代,总有这样一群始终固守本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有明星拍戏不记词,只说一二三四;他们却不用替身亲自拍危险戏,只为给观众呈现完美的作品。有人编写剧本不查典籍,颠覆历史;他们却在表演相声涉及戏曲动作时,为追求准确完美,去求教戏剧大师。纵然身处浮世,所有匠人却都在用同一种方式坚守着匠心。
守初心,凭一方心灵净土安于世传匠心,盛一叶坚守之韵赠流年。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