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道路何其漫漫,多少少年空望揣想,止步不前。唯细酌备齐行囊者,方能高挂扬帆,乘风破浪,无畏远方。
然而行囊,或轻或重,离不了三物:信仰,热忱与希望。
再多的空想,有了信仰,才能出发。
有了信仰,出发有源。河流再远,河源枯竭,流必干;树木在茂,树根断离,干必萎。同样道理,心再大,失了信仰,空行皮囊,无法启航。信仰之于人,如天空于鸟儿,大海于溪流,无幼鸟不向往至天空,无细流不奔涌到大海,丢了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理想,到不了九重天,弃了百川到海的信念,何谈一望无际的沧海。
杂乱的人间纷纷攘攘,唯有行囊里揣着一腔热忱,方能闯出平庸,奏出新章。
热血少年志气男儿,心中怀热枕,才能不负信仰冲出重围,谱写青春时光。因为对文字的热忱,陈独秀先生在腐朽的旧社会创立了《青年杂志》"德先生""赛先生"的口号得以响彻中华大地;因为对学术的热忱,屠呦呦钻研数十载,突破其他国家的科研团队克服不了的困难,完成了青蒿素项目的攻坚克难,造福了万千人类;因为对国家的热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外国人的观望冷眼中,无数像邓稼先这样的贤人志士毅然回国参与国家专研工作……少年志气方刚,凭着满腔热忱,闯天,闯地,闯出新篇章。
又言希望。在透不见光的漫长黑夜里,生生不息的希望,能让你坚持路途,继续远方。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成功路上困难重重,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如若没有希望的镰刀扫除障碍,怎能继续前进?在即将放弃之际点燃希望之火,散去心中的阴霾,重新背起行囊上路,才会看到尽头的终点线。如此,李白屡遭贬谪,却也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莎士比亚坚信"不管黑夜怎样长,白昼总会到来",于是他们再失望,也没绝望一步一步,往前走,最终感悟人生,流传千古。
信仰是出发路上的指南针,引领你走向远方;热忱是行路上的面包,是你前行的能量;希望则是扶持你的拐杖,支撑你前进。他们必不可少,他们又相辅相成。
于是乎,细酌行囊,安放信仰,满怀热忱,永揣希望。就这样,乘风起航,乘风破浪,何惧路远马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