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三味

初一 议论文 840字
2021-06-20 10:02:55

秋天又如期而至了,谁也挡不住它那悄然而至的脚步,虽不至于“秋风又黄江南岸”,却也只有“万黄丛中几点翠”了。树上的叶子在空中画了个优美的弧线,姗姗落地,像极了蝴蝶。“庄生晓梦迷蝴蝶”,我虽不知他为何迷蝶,但大概不会是这种“蝴蝶”吧。而我却非常着迷这种“蝴蝶”,我的房间里贴满了各种落叶,因为透过它们,我嗅到了秋之三味。

秋是有味道的,可忙忙碌碌的我们总不注意这隐蔽的味道,静心闭目,是一片落叶,仔细嗅,你自然会明白。

首先,你会嗅到“香味”。这树叶飘零在金色的季节,自然会染上金黄

麦稻的谷香;这树叶飘零在菊桂盛放之季,自然会染上丹桂、秋菊的芳香;这树叶飘零在采果收橘之季,自然还有果实那扑鼻的甜香…这香味香的浓郁,它包含着人们喜悦和汗水,所以,这秋之香,是大地母亲的思赐,也是人类辛勤劳动的收获。

然后,你会嗅到“”愁味”。“秋风秋雨愁煞人”,古人从秋中品出了浓浓的愁意。辛弃疾曾咏“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他用一

个“愁”字,表明了自己的心境,道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他的“愁”是

什么?家事有,国事亦有,可最愁的当属报国无门,一片忠心无处可表。辛

弃疾的秋之愁,秋瑾的秋之愁,总引领着我们去思索这“秋愁”的真正价值。秋愁不应该是林黛玉式的多愁善感,也不应该是贾宝玉式的无病呻吟,没有对国家对民族的真切关注,没有对社会对人生的深人思考,这秋之愁便不会有深刻的内容,便也没有了实际的意义。我想,这秋之愁,与其放在儿女情长上,不如更多一点放在人生前程和国家社会之上。

进而,你还会嗅到“悲味”。可曾想过落叶背后是草木的凋零乃至千万个生命的结束,古人把秋天和“肃杀”联系在一起是不无道理的。欧阳修曾作过一篇《秋声赋》,以“惊奇”之意表现了秋之悲情,他悲自己形影相吊,精神孤独,内心深处寂寞;他也悲自己风烛残年,行将就木,如秋之草木经不起风雨;他更悲的是仕途失意,不能“上为君,下为民”了。是啊,秋天,是繁华落尽,荒凉凄切的季节,悲哀是在所难免的。可是龚自珍却有着不同的感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多么豪迈!多么坦然!他用无私的方式来这“”,赢得了后人的赞誉。我仿佛听见他在说:“秋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香味”“愁味”“悲味些秋天最真实的味道,以及由此带给我们的深深的思考,你闻到了吗?你想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