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的断想

初一 议论文 972字
2021-05-07 20:22:36

历经沧海桑田,窗,仍旧是腐朽的木棂,像一只年老而固执的眼睛,长久地睁着——时而为世事变幻而欣欢,时而为人心不古而垂泪。自古以来,看相先生们都说:左眼为日父象,而右眼为月母象,天地之间,人靥托双目以为光。深以为然。而窗又何尝不是墙的目的呢?窗的一张一翕又何尝不是墙的一颦一笑呢?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而正是窗的存在,让墙少了一份死板,多了些许灵动。蹚过历史这条长长的河,窗,是木兰的难酬壮志,亦是易安的正举大鹏。眸子不能掩其恶矣,正如窗是墙灵魂的缩影一般,是昭示真实的灵物,这总让人觉得充满玄机和奥秘。

然而,打开窗,阳光进来了,灰尘也进来了。君子因慎独而坦荡,可有的人信口雌黄、罪恶罄竹却面不改色,依然“坦荡”。在众“目”睽睽之下,问心无愧的人有两种,一是千锤百炼的正人君子,另一是如假包换的流氓无赖。

再者,朋友,我也喜欢另一种窗子,它不同于古典,暴露着一种“叛逆”。你曾有见过杀羊吗?我就曾“见”过:羊蹄被尼龙绳紧紧地捆在一起,它的眼里写满了悲哀。随着刀刃插进喉咙,殷红的血立即喷薄而出,染红了它洁白的皮毛,染红了脚下的草地,染红了天边的云霞。虽然这只是道听途说,但也让我为之垂泪,并在内心诘责刽子手的残忍。

可是,一匹瘦弱的狼却猝不及防地打破了我对羊的同情与怜悯:它是一匹走失的小狼,却偏偏在这样的一个傍晚遇到了一只成年的虎——多么丰盛的晚宴啊!我本以为这匹小狼必定会夹尾逃跑窜,谁知它却低吠着巧妙地与虎周旋。它的眸子里没有丝毫退却,有的只是成竹在胸。顷刻间,内心却只有对狼的敬佩了,紧接着,便想为狼打抱不平,同时憎恶人们的偏见了。朋友,我曾对中国的版图形似一只鸡而颇为不快,一个民族的尊严和一只土头土脑的鸡挂上钩,这是何等的耻辱!现在回头想想,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是,令人痛心的还有第三扇窗子,它是令人们新潮的闸门。当今社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们不愿向外界打开窗子,而宁愿让小屋尘封。他们可以用虚假的名字在他人视频下方留下一条评论,却不愿陪家人耐心坐一会。他们不再有“知春气偏暖”的闲情,抑或是“话巴山夜雨”的雅致。爱情、名利双丰收是他们的“双标人生”。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过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朋友,说了这么多,你为何还缄默不言,是你对那只羊仍存怜悯,抑或是你还对某些看客存在幻想?

教师点评:文章呈现出延伸之感——对结构的划分首先在形式上延伸了文章,“起”、“承”、“转”、“合”四个小标题的取拟则顺势进一步铺展,而对“窗”的探讨由窗的功能深入至了功能所带来的影响,后以全局性、历史性的视角对影响做拓宽与丰富,将内容延展、拉伸。技艺高超、手法精妙、旁征博引、洒脱自如的叙述表达则助力于气势与氛围的扩大——文章给人以磅礴、豪迈与震动之体验,令人折服并难忘。不过文章的延伸有一种不断拉扯之感,而非如流水落地、击于一点后蔓延流淌般铺展,即文章缺少了单一、集中的立意的明确与传递,于是层次有划分但相互有脱节,小标题与中心句虽清晰但内涵不明,中心句引出了其后的阐述但两者之间关联不清,文章的延伸不是“伸展”,而是“撕扯”。“窗”与“墙”,“窗”与“眼”,“眼”与“心”,“眼界”与“选择”,取其一而作,好让思考与发问一击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