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上三只鸟,打掉一只,剩几只?如果按我们的惯性思维,当然剩两只,三减一等于二。可这又不是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剩下的鸟听到声音肯定飞走了,因此一只也不剩。所以说,一个问题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有着不同的答案;即使在相同条件下,人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说到冬季,那便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假若任何一个问题其结论只有一个,那人类社会恐怕要悲哀死了。
不过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正是经常重复着一种观点、一个答案,走着前人的老路,观看着别人眼里的世界。老师讲的定义,不去证明,也不去推敲,只要是老师说的,书本上写的,也不管对错,一概接受;领导说的话,就当是真理,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倘若书上写的、领导和老师说的错了,毁了自己不说,还克隆出了一大批亦步亦趋、随声附和之徒,这难道不可怕吗?那何谈社会进步?
所以,只有那些不怕众人排斥、讥讽乃至迫害的勇敢的人站出来,反对定式,反对普遍,反对所谓的权威,打破旧的、腐朽的,建立新的、科学的,并在不断的争论当中,发现真正的真理,社会才能不断地进步。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想他人所不敢想,并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得到的结果才是真理。虽然有时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但并不证明你是错的。
举个例子来说:牛顿建立了伟大的经典力学体系,可涉及微观世界又已不适用;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解决了宏观以及微观世界的理论问题;后来的量子力学创始人波尔又提出了“波尔理论”,其中主要突出了微观世界的“测不准原理”。所以真理并不是永恒唯一的,真理是在一代代人的探索、实践中发展而来的。
前人的结论不一定永远适用,前人的观点也未必永远正确,这就要求我们打破权威,打破定式,勇往直前,这样知识才能推陈出新,人的思想才能进步。
从某个角度看,一个国家强大与否,就看看这个民族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否丰富。想象与创新可以推动整个民族、整个社的进程,当代社会的车轮不知不觉碾过了数十年,旧的在瓦解,新的待挖掘,而所谓的“想象”“创造”就是挖掘新事物的铲子,手握着这两把铲子,给新社会松松土,期盼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作为祖国的希望,今后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为了国家的强大与繁荣,我们应从现在开始,摆脱从众心理,经常给自己脱胎换骨,另辟蹊径,变换角度看问题。这样就可获得巨大的成功,就可以开启新的篇章,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而丰富多彩,有意义、有价值。
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世界上没有唯一的真理,问题也没有唯一的答案。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你会发现:春天里有生命的调零,冬天里也有希望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