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关于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论断。
什么是健康?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个人健康为什么会跟国家的发展有怎样紧密的联系?
按照传统的观念,“无病即是健康”。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定义,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可以看出,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定义,从单纯的生物学意义扩展到了精神和社会关系两个层面。
关于健康的标准,全世界公认的有13个。前面两项是针对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要生气勃勃,富有进取心要性格开朗,充满活力。另外11项则是针对生理方面的,包括身高、体重、食欲、体温、脉搏和呼吸的次数及眼睛等器官的颜色、状况,对流行病的耐受力等,可见现代社会对健康的要求之全面!
健康是个体幸福之源、家庭美满之本、国家富强之基。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党和政府一直把人民健康视作国家责任,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则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纳入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把人民健康置于“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的地位。健康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关键词”。
生命是一个人的财富,健康是一个人的责任。青少年时期是为未来身体健康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未来生命的品质更多的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医学只是最后一道防线。每个青少年都应该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维护和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