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一隅终不能搏击长空

初一 议论文 880字
2021-03-04 22:45:25

一只雏鸟,嗷嗷待哺,接受着成年鸟带来的食物,它逐渐成长,终有一天也要学习飞翔。这只鸟栖息的树枝,在它学会飞翔前是庇护所,在它学会飞翔,能够搏击长空后只是栖身之所。再也不用担心树枝折断后它将失去依靠。

这就好比人止步不前,享受自己已经拥有的,但他拥有的只是那么多,如果他继续开拓,那么他将获得更多,有更充盈的生活。人成长的过程,便是不断接受新事物的过程。然而,当我们摆脱稚气,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熟悉的事物后,或许又会对陌生的事物产生排斥的心理。

因为熟悉,所以习惯,因为习惯,所以舒适,这就是舒适区的体现。

处于舒适区里,一切都是你了解的,可控的,更能带来安全感。你甚至觉得,我拥有了这些,以后保持住这些,就可以度过很长一段安稳的日子了。然而沉溺于舒适区中,却会让人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让人安于现状,自我麻痹。

张士诚居江南,享受着苏杭的复富庶,却最终坐困江南,失去了进取之心。没有了更长远的目标,他没能取得彻底成功。元朝末年,群雄并起,风云激荡之时,群雄之中最耀眼的莫过于出身备件却才华横溢的三个人: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他们占据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斗争,你死我活。张士诚在极端的时间里聚集起了不小的势力,占据高邮,后来将近死局的时候拼命坚守,最终大破元军,占据了富庶的苏杭地区,盛极一时。他的双眼被江南的繁华迷醉了,他的进取之心消散了,奢靡娇纵,他没能成功。“守在江南,当自己的土地主,这不好吗?”正是这样的思想,决定了他的结局,他,永远止步于此了。

康乾盛世逐渐出现隐患,一个王朝走向衰落,当马夏尔尼的使团来到中国,献上各种精美的仪器时,乾隆却表示“所称奇异之物,只觉视等平常耳。”按照以往,中国地大物博,只要太平无事,人口就会自然增长,带来农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经济的增长。因此历朝历代注重人口,尤其是康乾盛世。但盛世之下竟然埋藏着隐患。但清朝并不在意,诸多小事何足挂齿?朝廷继续守旧,继续打压着工商业,钳制着思想。于是清政府在光环中,不知,列强已经准备叩开盛世的大门。这个王朝沉浸在地大物博,经济增长,安稳祥和的美妙中,享受着这份安逸,不肯做出任何改变。最终,他衰落了,走向灭亡了。

偏安一隅,好像井底的蛙不跳上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就永远以为头顶上的蓝色圆形是全部天空。偏安一隅的人,待在舒适区里不肯出来,永远不能更好地看到生活的面貌,永远以为,一切都是他身边的那样。故步自封,不再前进,终将不能搏击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