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和”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生存境界。王夫之在《周易外传·说卦》中说:“天地以和顺为命,万物以和顺为性。” 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生活也不例外。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天性的追求。
“和”有多重含义:和美,和睦,和衷共济,祥和,和平,和气,和悦。也就是讲团结、讲谅解、讲安定。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古人云:和气致祥。人与人之间有和的心态,即使互不相识,彼此也能体悟到温暖的善意。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吗?
“和”能使人活得舒服,使世界更臻完美。国家为政之道讲究“政通人和”;家庭这个社会细胞讲究“家和万事兴”;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讲究“以和为贵”;商业或企业的经营者讲究“和气生财”!一个小小的“和”字,和平的“和”,和气的“和”,和睦的“和”,和美的“和”,和谐的“和”……于国、于家、于人、于物都有许多教益的大道理。我们经常说的“家和万事兴”“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 ,都是“和”的另一种解释。
“和”在一定条件下是力量的源泉,是胜利的保证。战国时蔺相如完璧归赵后又陪同赵王赴渑池之会,因功高,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怒满胸膛,定要与蔺相如分个弱强。廉颇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始终忍让,不是他无胆量,而是他怕手足相残于国有伤。后廉颇终于醒悟,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遇事以“和”为贵,大则会少许多干戈,小则会少许多烦恼。做人应该有仁和之心、谦和之德、温和之气、慈和?之容。人与人之间彼此少一些盛气凌人之势,多一些温和谦恭之态,凡事换位思考,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争吵和不愉快。用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做法,来换取一份好心情,何乐而不为?
当前弘扬“和为贵”的思想,就是要提倡宽容大度、体谅包容、和谐共存、协调并进,就是要提倡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以理服人。为人处世要胸襟博大,宽容一点、谅解一点、豁达一点、糊涂一点,不要斤斤计较、小里小气,而是能够听得进、容得下、想得开。
当然,讲“和”并非提倡“和事佬”,是非曲直要分清楚,原则更不能用来做交易。人们在正常交往中,如果不“以和为贵”,而是讲狠、讲凶、讲恶,那么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紧张起来,从而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需要“和”,改革开放的深化需要“和”,“和”将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只要“和衷共济”,我们就能排除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教师点评:作者在这篇议论文中探讨了“和为贵”的缘由,以及“和”对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文章最为突出的亮点就是议题独到,既有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宏大,也带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既涉及国与国的交流往来,也涉及人与人的交际沟通,既具有现实、社会意义,又可亲可近,文章也因而平和、有趣,别具吸引力。除此之外,作者对论述也做了清晰的规划,先解读,再分析,进而正面、反面多重论证,最后发出呼吁,让论述有条有理、角度全面,完整、有序地向读者传递出观点。文章以一种颇具亲和力的姿态走进我们的内心,又以一种理性的表现提升我们的认识,在情与理的微妙平衡中给予了我们引导,这样的议论文无疑是出色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