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的一生都在“第一”与“最后”中徘徊,人人都不愿意当最后,仿佛自“最后”一词诞生开始,就被强戴上了不荣誉的头衔。但是,最后有时也不是最差的。
农村里,穷苦人家在一起吃饭,父母亲虽然端着碗筷坐在一旁,但是桌上的荤菜那样不是等孩子先吃完,最后再吃一些。
上学中,我们去看电影,在上大巴时,纪律委员站在最后面,我不解,因为他的个子大,最容易挤到前面去了。“喂,你怎么站在最后面啊!嘴里还嘟嘟囔囔的。”纪律委员笑了笑,说道:“我不点人数,把你落这,行不?”
到之后,值日生扫地回家了,班主任才从一堆书本中站起来,走到教室,看看窗户,电灯等等都关上了没有,检查完这些,才踏着步伐离开。
人人在争着第一,也有人在当着最后。他们把自己放在最后,默默在身后给予别人好处,自己在寂寞与孤苦中煎熬着,尽管在身后不风光,出不了风头。但是他们也不会有怨言,正是他们做了最后,才促进了他人的成功,孕育出常人根本没有的品质。
那些在“最后”的人,他们一点也不比第一的人轻松,在看到别人生活的开心快乐的时候,他们心里酝酿的情感不是嫉妒,而是开心与欣慰。
用世俗的眼光去斟酌,在“最后”角落里待着忙碌的人,没有什么名利,没有过多的金钱,只有孤独的隐忍,以及那淡淡的寂寞。但是他们比别人多了一份责任,责任心更加的强烈。如果没有他们在最后默默付出,哪来前面人的风光无限?
由此看来,“最后”也是一种品德,是一种奉献的美。舞台上,精彩的表演背后也有默默辅助的“幕后工作者”;战场上,为掩护民众撤离,在背后奋勇杀敌的士兵;世界上,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
所以,我要为“最后”辩护:只有个体不为名利所累,甘当“最后”,才有整体的“最前”——人类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