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表面纯洁诱人,但,你可曾想过,这么美味的鸡汤,会不会有毒?
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听信鸡汤逻辑的人,永远不会取得成功。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这句话便是一句典型的心灵鸡汤,早已是人尽皆知的,意在告诉我们:勤能补拙,勤奋一定能成功。但鲜为人知的,这句话的下半句,你又知晓吗?“但那1%的灵感最重要,甚至比99%的汗水更重要!”一句话,同出自爱迪生口中,人们却只放出上半句,将下半句悄然无声地掩瞒了。勤能补拙并非无理,但一味地“勤”,终究何果?努力不一定有收获,有方法技巧的努力,才可能丰收,但若不努力,就一定没有收获。
无独有偶,此句,或略为生僻些“人的大脑只开发了10%。”“爱因斯坦的大脑也只开发了15%。”“大脑的潜力是无限的。”这句话最早出自于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原句:普通人只发挥了其潜在身心智能的10%。而且,就这么没有任何科学理论依据。更重要的,这句话发表于1907年,那是人们对人脑一无所知的状态下。直到了1962年,世界上第一台CT机才问世。人们开始对人脑进行了初步了解。现如今,人类凭借高科技,通过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和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对人脑进行扫描,能够明显发现,人脑不存在非活性区,也就是说,人脑没有一片区域是完全平静的,都处于工作状态。所以,如感觉学习,工作不如意,要么没有方法,要么不努力,或无脑努力,再者就是不适合。(此论点不多做解释,毕竟不是专业人员)
再举一个例子:突破思维的墙。NASA在实行阿波罗登月计划时,曾遇过这样一个难题:太空是失重状态,普通的圆珠笔,钢笔没有了重力,墨水根本无法出来。NASA为此向全国征集方案,一小学生寄来一封信:“试过铅笔没有?”这个毒鸡汤让不少普通人拍手称快,体验了一把平民压制科学家的快感。但,事实绝非如此,一个小学生能想出的最简方法,科学家怎会不知?在当时的太空项目中,最早考虑的就是木质铅笔,也是最早否认的。在失重状态下,使用铅笔后的铅碎屑,会变成悬浮颗粒物漂浮于空中,给飞船,宇航员造成极大的困扰。
所以说,真正困住我们的,不是“墙”,而是毒鸡汤给我们的认识及经验的局限。真实的生活中,有着太多瞬息万变的因素,这须我们在为人处世之中,有严谨的理性思考,有充足的论据,而不是一腔热血蛮干。不断思考,调整方式,才是正常人应有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所以,日后,当我们再看到这种心灵鸡汤时,不妨冷静思考一下:
这么好喝,是不是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