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滚滚流逝,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如白月光般存于我心的,是那些熠熠闪光的文学人物和美妙的文字,其中之一便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
那个“朗朗兮若星月”的男子存在于心之所属的那片竹林,时而伴随着竹林微风响起的,是他那浑厚的古琴声,而竹林也像在随着他的一举一动而变化。有时想起的又并非那古琴的浑厚,而是清脆亮丽、希望宣告世人般的打铁声。
当然,也正是在这片竹林中,也正是伴随着这般打铁声,他生而不凡的傲气给他带来了祸端,在“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中开始,在“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中结束。
在钟会挑拨之下,司马昭最终决定除掉嵇康。他走在去刑场的路上,依旧高挺若松柏,俊朗如日月,处在众人之中,真好似珠玉在瓦石间。而这等非凡之人,在自己一曲《广陵散》中结束此生,若玉山颓然崩塌……
而历史,不会因一人而停滞不前。
来到大唐盛世,感受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李白侠客般的豪迈与傲骨,感受过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此外犹记两人遨游于壮丽山河之间对饮作诗的快意。
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元稹离去时,白居易发出的那句“同心一人去,独绝长安空”的感叹。这等深刻而细腻的友谊,像是照亮了不知多少年后、孤独得宛若在茫茫白雪中行走的旅人的心,孤峰冷傲的雪花,终是难抵人间烟火味……
此刻,便更觉宋词是唐诗的“兴尽悲来”,对比唐朝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宋朝却让苏轼发出“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感慨。而珍藏于我心底的,是那“东风夜放千花树,更吹落,星如雨”之中蓦然回首瞥见的灯火阑珊处的一眼千年。
历史,由往事一件件组成,不知多少人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也不知多少人的一生就被一句话简单概括。我们总是无法忘记“少年的肩当担起的是草长莺飞与清风明月”,它是这般的令人动心;亦无法忘记“初闻不识曲中意,再问已是曲中人”,有着不知是喜是悲的感慨……
在面对还有未来的过去时,人们也无法明白究竟是大众推动了历史,还是少数人改变了历史。过去的,其实都是历史了,我们只需活好当下,去感受历史的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