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需要外圆内方

初一 议论文 771字
2020-09-15 17:26:08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建立联系。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一味棱角分明,语言尖锐,也有人任何情况下都八面玲珑,圆滑处事。显然,以上两种行为都是不被肯定的,我认为,学会"外圆内方"才是对待事物的原则。

山石血气方刚,大山赋予了它棱角分明,率性刚直的气质。我们不可否认,这样不加伪饰的个性更加真实,也更具有血性,古人盛赞"处世不羁""坦率本色"的性格,他们不拘于束缚,不畏于强权,不惧于邪风,勇于挺身而出,提出质疑和反对。然而山石尖锐的言语也不免令人有些恼火 ,但自古以来,敢于进谏的大臣不少,真正贤明谦逊的君主却不多,因此直言进谏却被杀头的大臣从不在少数,邹忌通过自身被"欺骗"的经历,推己及人婉言劝谏,不仅保住自身性命,也使齐威王认识到了用意,最终 ,这样的结果,未必就一定不如"不加修饰"。

同样,现实中,我们的生活,不但需要山石的"棱角分明",更需要卵石的"平滑圆通"。"圆通"并不意味着"圆滑"。三毛写道,"一块好砚,在于它石质的坚美和被润磨出来的墨香,而不是被磨成一个圆球,任人把玩。"一味的唯唯诺诺,一唱一和和任何情况都八面玲珑,都只是浅显的圆滑,不仅不会起到任何实际效果,更是没有自我原则的表现,心中没有构建原则的"方",外表的"圆"只会使其成为卑躬屈膝,误国误事的小人。

实际上,"圆通"要求的,是"外圆内方"。卵石历经磨砺,终成平滑肌肤,对于山石恶意的嘲讽,却不卑不亢,言语谦逊自得,虽然它被磨平了棱角,但并没有改变其石头的坚硬本性,反而借助于平滑圆润的外表,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比起永远与世隔绝的大山,这未尝不是走得更远。正如孟子所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真正成熟稳重的人,明白"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温和宽待的行为下有着不可触碰的底线,谦逊有礼的语言中暗含自身坚守的"赤子之心"和"棱角分明"。委婉含蓄的语言可以绵里藏针;刚柔并济的"圆通",亦不失为一种策略,不仅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而且更有利于令人接受,反倒提高了效果和效率。

人生在世,我们少不了与他人打交道,成长,就是一步步磨砺自己的过程,形如卵石,心如山石,学会"外圆内方",才是我们最终应该成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