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名师出高徒,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天经地义的道理。难道不是吗?每逢某人出了名,别人出了赞美他以外,每每还加上这么一句:“他是某某名人的高足,名师出高徒嘛。”果真如此吗?
孔子,在封建社会里被奉为“至圣”,可算是大名人了。然而他的弟子宰予,懒惰成性,昼夜贪睡,整日昏昏沉沉,以致孔子发出了“朽
不可雕”的叹息。若名师出高徒,宰予是什么样的高徒呢?
诸葛亮,“卧龙”之名,饮誉一时,“得卧龙即得一半天下”也非戏言。可是蜀后主刘禅,虽得诸葛亮悉心扶持,但仍难逃亡国之厄运,
致给后世留下了“扶不起的刘阿斗”这样的笑柄。若名师出高徒,阿斗岂非贤明之君?
鬼谷子,春秋时期著名的隐士,博学多才。名噪天下的《孙膑兵法》
的作者孙膑便出自他的门下。然而他的另一个弟子庞滑,却阴险毒辣,由于妒嫉人才而投敌求荣,陷害孙膑致残。虽后被孙膑设计得
了他应有的下场,但作为名人鬼谷子的学生,恐怕对于“名师出高徒”这句话也是个莫大的讽刺吧!
看来,名师未必出高徒!
有了名师尚需师严,师严还要徒勤、徒贤。师要悉心教导,严于
执教;徒要认真聆听,细心钻研。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晓义、告理、交心。徒也要勤——勤于学业,贤——贤明知理。
名师只是外因,徒勤、徒贤才是内因。如果没有内因的作用,名师确实未必出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