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题记。
这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写下的名篇----《别董大》。其中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呀?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其实当时,高适自己很不得志,处于“无钱买酒”贫困境地,但这并不妨碍他把最真诚的祝福送给知心朋友。
诗人高适的名句告诉我们:只要拥有真才实学和过硬的本领,拥有美好的品德,待人友善,真诚,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能获得真诚的友谊,都能找到知心朋友。
友谊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们总是渴望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交流。俗话说:“人生难得一知已”,可见知音难觅。所以一直干皆为刎颈之交的廉颇和蔺相如才会世代为人所称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伯牙和钟子期,才会世代为人所羡慕……因此,遇到关心你的人,学会感恩,遇到欣赏你的人,学会付出,遇到你倾慕敬佩的人,学会赞美。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先生赠给霍秋白之辞。
鲁迅 一直视霍秋白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和霍秋白的文字交往,是从1931年下半年开始的,那时他们还没有见过面。霍秋白借修养的机会,经作家冯雪峰介绍,得以跟文坛巨匠鲁迅接近并相识。霍秋白这个著名人物,鲁迅当然是早已知道的。所以当鲁迅。从冯雪峰那里知道了霍秋白关于鲁迅转译的理论著作的意见时,急忙说:“我们抓住他!要他从原文翻译这类作品!以他的俄文和中文,却是最适宜的了。”鲁迅对霍秋白的翻译水平和杂文水平赞赏有加,认为他“真有才华”。后来,鲁迅曾几次跟冯雪峰说道:“何苦(霍秋白的笔名之一)文章,明白晓畅,是真可佩服的!”
在和霍秋白见面之前,鲁迅就把他看作自己多年的老朋友了。霍秋白也是如此,他在和鲁迅讨论翻译的信里说:“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过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
1932年初夏的一天,霍秋白由冯雪峰陪同,来到鲁迅家。他们的第一次会面,就如久别重逢的朋友,那样亲切自然,无拘无束,毫无陌生人之间的那种矜持和尴尬。他们畅所欲言,从政治谈到文艺,从理论谈到实际,从希腊谈到莫斯科,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也谈的津津有味,妙趣横生。
这就如同巴金所说:“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和坦荡热枕的交往,他们已发展为患难与共的知己。霍秋白分外珍惜与鲁迅的友情,以至在深陷囹圄,生死攸关之际,还会时时怀念他一生中这段“最惬意”的时光。
朋友不一定时常联系,但是从来不会忘记,每次偶尔念起,都是那么亲切。朋友是严格的相互认同,是心灵的相互契合。朋友把关怀放在心里,把关注藏在眼底。朋友在平安时互相祝福,在需要时挺身而出,在心精神上互相支撑,在人生旅程中相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