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屈原·理想

初一 议论文 760字
2024-06-07 15:34:41

古老的华夏大地上,端午节的起源如同江河之水,源远流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情感与民族记忆。

传说纷繁,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以《离骚》等诗篇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他忠贞不渝,却遭馋言陷害,国破家亡之际,悲愤交加,选择在五月初五这日,怀抱巨石,投身汨罗江以身殉国。

百姓闻讯,纷纷划船捞救,又恐鱼虾伤其遗体,便投掷粽子以饲鱼。自此,龙舟竞渡、食粽祈福,成为了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寄托着人们对屈原的深切缅怀与崇敬。端午节不仅是纪念屈原的日子,它还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与民间信仰。诸如驱邪避疫的艾草与菖蒲,象征吉祥的五色丝线,以及悬挂钟馗画像以驱鬼,无不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一日,家家户户门楣插艾,香囊飘香,既有对健康的祈愿,也饱含着对家庭幸福安康的期盼。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中,我们不妨静心沉思,让历史的河流引领我们的思绪,思考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纽带。

正如屈原以身许国的壮志,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份炽热的爱国情怀,将其化为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不妨将这份理想,凝练成文字,制作成一张张激励卡片,置于案头,提醒自己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理想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或许你是科研工作者,梦想在科技前沿探索未知;或许你是教育者,希望培养出更多国家栋梁;亦或是艺术家,渴望以笔墨丹青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不论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让我们在端午节的钟声里,再次铭记那份对国家深沉的爱,将它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就让我们像屈原那样,纵使面对千难万险,也要矢志不移,以实际行动诠释“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尚情操。

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让我们携手并肩,以理想为帆,以行动为浆,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扬帆远航。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具体,文笔流畅,立意深刻。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得当、丰富,具有时效性。作者首先解读议题,然后剖析原因、分享看法,循序渐进地展开了论述。作者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