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见世事如朗月

初一 议论文 622字
2020-07-20 00:44:33

我说小雏菊都睁开了昏昏欲睡的眼,你说夜来香又闭上了层层叠叠的心,我说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初春,你说这是一个惹人伤悲的黄昏,其实风景,世事相同,悲喜只在于你对世事的态度。

同是官场失意,柳永失魂落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张继生出了几分寂寥,“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苏轼却以乐观豁达的心态,在赤壁留下了千古

绝唱。

彼时赤壁千岩竞秀,风华绝代,面对如此美景,苏轼忘却了政治上的坎坷,思接干载,诗情勃发,在月夜中挥毫泼墨。想到了世事无常,物我两忘;想到了曹操横槊赋诗,周郎英姿勃发,但一生霸业亦在此随大江东去……他的情思、哲思、文思如清泉涌动,纵笔写下《赤壁赋》《赤壁怀古》。词赋中固然有官场失意的惆怅,但更多的是旷世的才华,冲破了世俗的欢笑和狂放不羁的诗歌酬唱。

我无意评判孰高孰低,只是我们在东坡身上,更能学习到乐观豁达的心态。这看似虚浮,却是最能让人拥有幸福的能力。

若无这种能力,生活便只是一滩腐止不前的死水。若无在无聊的工作之余的那份热爱生活之心,何来以“面壁写作”的福楼拜每日看日出的文学佳话?若无面对人生无常的那份豁达,又何来肖邦在晚年的颠沛流离中仍创作出的《马祖卡舞曲》?再如川端康成在失意时看到海棠花未眠,毛姆

看见六便士之外别有一番天地境界,一轮慰藉心事的朗月。

正是因为对世事葆有乐观豁达的心态,我们才得在人生的逆

境中得以用诗意和美好浸润心灵,使其不至因风干而枯涸。

纵使他人波澜壮阔的人生充满礼赞、鲜花和刺激,你或平凡或坎坷的人生也未必没有朗月、清风和长笛。“礼赞”也好、“朗月”也罢,只要对世事怀揣一颗乐观之心,每个人生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见世事如草木,如朗月,全在于你对世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