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的口舌之争,也许会让你获得短暂的胜利,但这种胜利是虚妄的,绝不会是你的对手。心锐诚服。聪明的人当遇到不必要的争论时,会很快的避开它,就像避响尾蛇和地震一般。因为他们懂得不必要的争论不仅会使自己丧失朋友,还会浪费自己大量的时间。
一个叫崔派克.哈尔的小伙子就曾吃过这样的亏。他曾经出售卡着,但是它经常和顾客吵架,只要别人说一点他的车不好,他就会梗着脖子跟别人争辩,到最后看来是他胜利了,因为很多顾客都忿忿地走了。可他却一部车也没有卖出去。
而现在,崔派克却成了纽约白氏汽车工资顶尖的销售员,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成就,就是因为他接受了自己的教训,改掉了总是试图以争辩的方式来说服顾客的心理。
他曾经传授自己的经验说:“即使有人对我说,哦,白氏公司的汽车简直太烂了,白送我都不想要。我再也不会和他争辩,每个人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如果我和他争辩的话,他会坚持自己的看法。”
“我会先附和他,然后等他把白氏汽车批评的体无完肤之后,再开始慢慢陈述他的各种优点,也许他就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而买下一部白氏汽车也说不定。”
有一位诗人也曾说过:“你在教人的时候要好像若无其事一样,事情要不知不觉的提出来。”
要想说服别人,却不可呈一时口舌之能,企图去压倒别人,那样往往只能适得其反,会使对方更加坚持自己的错误,即使你强迫他们接受,他们也不会心服口服。
卡耐基说:“你不能辩论得胜,你不能因为如果你失败,你就失败了。如果你得胜,你还是失败的,为什么?就算你胜过对方,将他的理由说的漏洞百出,并证明他是神经错乱,那又怎样?你觉得好,但他怎样?你是他觉得脆弱无援,你伤了他的自尊,他要反对你的胜利。”
只要你留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发现,争辩几乎无处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就能引起争辩。一个特殊的事件,某个社会问题能引起争辩,甚至某人的发式与装饰也能引起争辩,而且往往更便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愉快的。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告别争论,争辩永远没有赢家,不要为无谓的事争口舌的胜利!所以这种辩论不适合在个体之间进行,如果是用于团体,像辩论会,那就另当别论。事实胜于雄辩,一些成功了的人大都体会到只能用铁的事实。正确的结果去征服对方,而不能用辩论取胜。正如曾任美国财政部长的麦克杜在晚年回忆中得出的一条生活经验:不能用辩论击败一个无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