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2家发展为学派,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农家,医家,阴阳家,名家,杂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
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有约五千年文字可考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5同时期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
现在,百家争鸣的繁盛时代早已被人们遗忘,难道因为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就要遗忘先祖留下来的智慧?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文明起源于这里,难道真的要在这个时代终结?中华文化的衰落,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传承怎会是捧起古老的碎片,将先哲锁入神坛,看似更崇显,却少了温度予经典。若说有人乱世当年,遥赠我明灯一卷,就箅相隔千年,见字如面……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勿忘,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