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材者

初一 议论文 604字
2020-07-18 19:21:33

材者,用之使然,培之艰辛。——题记

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莫利特,生于乐师家庭。自6岁便随父往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多国旅行演出;8岁时创作了第1批钢琴曲和交响乐;11岁开始自主写作歌剧;14岁被波伦音乐科学院破格提拔为院士。

那么,天下既有此等英才,又该如何用呢?

韩愈在《马说》中写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一匹千里马,就相当于一个人才。而徘徊于“槽枥之间”的,何不是被错用的所谓“庸才”呢?

人才使用方面一旦用错,出现了用非其材,那便“不以千里称也”了。就比如鲁迅,你让他去做小贩,那可真是暴殄天物,煮鹤焚琴了。倘若是莫利特,你又让他去卖花裤子,这又是什么高丽操作。

总之,人才用错,那便是一生悲哀。让“人才适得其所”,恰当充分地利用。不管是人还是事物,只有适当的激发、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出自身的潜能。

然而,树德立才,又何不艰辛?

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现实往往很残酷,总与目标南辕北辙。一些孩子与家长总是觉得分数重要,三观何必要着重培养。就是因为这样的侥幸心理,才有了“黑化”小学生,才有了少年“键盘侠”。对于这样的孩子,就是分数再高,成绩再好,如何称之为人才?

爱因斯坦有句话,令人难以忘怀:“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社会发展的人。”

立才于师,树德在己。

此外,还望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们不要对他人的行为妄行揣测、妄加谬论,因为这是人能给予自己的最高尊严与道德底线。正如《象山先生全集》那句:“自立自重,不可随他人脚跟,学人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