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精神

初一 议论文 1077字
2020-07-10 18:54:14

和而不流,威而不犯,颜公气节也

走过这么多年,看过的书法作品数不胜数。但由于自己水平拙劣,感觉大多仅仅停留于表面。只觉得这个排版整齐,那个龙飞凤舞;好,然说不出好在哪里。自然,不论书法作品出自谁手,从我眼中看来都是墨水的铺陈罢了。

初读林语堂先生《吾国与吾民》中对中国书法的评价:“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我对之将信将疑、似懂非懂。

《千年书法》第一次带我深入走进了这黑与白的世界。我在这全新而开阔的旅程中遇见了颜鲁公。他似骑着骏马奔驰而来,浑身正气宣告着一种不容侵犯的气节。我在他的笔尖读到了庄重与肃穆,这是不同于纯粹由外表带来的视觉冲击的一种震憾。苏轼评价说:“书之美者莫如颜鲁公”。他完全配得上这份赞扬。那么,他书法的美到底从何而来呢?

我想,首先肯定离不开对笔墨、线条与章法日复一日的练习和领悟。但是,古往今来练习书法的人那么多,独独颜鲁公能脱颖而出,原因必不止于此。

我在进一步学习中,看到了他非凡的经历——安史之乱爆发,颜真卿挺身而出,带头以武力反对安禄山的叛乱。之后又遭小人陷害,前往说服叛将李希烈归降唐朝,未果,被溢杀,一代英雄就此陨落。我被他这种忠贞又有点顽固的爱国情怀所深深打动,终于我明白,他的书法不仅仅是在写字,更是在宣泄与呈现自己的精神,承载与升华自己的灵魂。

看到他在平定安史之乱后亲人尽数殉国之时写下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佳稿》,我更加领悟到了他的悲楚,他的无奈,他的情怀。之所以说他“和而不流”,是因为他写着行书,却不局限于行书之常规,《祭侄稿》中他悲愤交加的心境跃然纸上、渗透进了笔墨点画之间,完全是呕心沥血、一气呵成、精神遗落之作。而“威而不犯”,是源自无论行、楷,他一笔一划的端庄雍容与气势磅礴。这是他书法的精髓,也应是他做人的精髓。

老师曾说:“用心入字,即是书法”。确实,从颜公的作品中,我能窥出他那颗刚正不阿,表里如一的心。也看过王羲之,也看过苏轼,却唯独对颜真卿情有独钟。大概是因为我认为标题中所写的“书法精神”唯有他能诠释到极致。我大致也由此理解了:临习书法,“神似”是比“形似”更高级的阶段。我也因此更确信了林语堂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地位堪为国粹的评价。

我没学过专业的书法,不敢对颜鲁公的每处用墨行笔做出细致入微的评价。但我也曾看过许多质量参差不齐的书法作品,对此间多少也有所得。

我觉得,真正的书法,当主要不在于每一笔划罗列得多么整齐,也不在于笔墨落纸有多么均匀,更不在于字体显出多么华美,而在于像颜体书法一般,笔下饱含精神气魄,没有拘束,没有虚伪,字里行间藏着一颗热烈而真诚的心。

这是颗跳动了千年的书法之心。

这种所有像鲁公一样的书法家的气节,亦是先人留下的火炬,依然照耀并激励着我们在今天不断前行。